美文网首页
读成甲的《好好学习》

读成甲的《好好学习》

作者: 默默走着走 | 来源:发表于2017-07-15 18:02 被阅读0次

    成甲的好好学习,是一本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书籍。我想从演化的角度进一步解读作者的观点。

    知识的度量方式

    小的时候,城镇墙上的宣传口号写着:知识就是力量。力图告诉人们,教育的重要性。

    可这股力量在哪?

    作者举例:“知乎”上的文章,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为,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引言部分)

    可见,知识的力量在于行为,从一个旧的行为升级到一个新的行为,新旧行为会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

    行为是作者考量知识的一个度量,但有没有其他方式呢?

    人类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复杂的大脑,通过不同的感知系统建立事物关联。如,人类的视觉系统是通过光从物体反射回来建立关联;而蛇是通过物体发出的热源来感知事物。当真实事物和抽象出来的概念关联起来后,大脑进行逐层迭代,不断的对这个世界进行建模,优质的建模会产出行为。但对知识构建理解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在大脑皮质中建立关联,留下关联痕迹,即使未产出任何行为。个人认为,理解,或者深度认知,也是一种度量知识的方式,只是我们面对复杂环境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认为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P45)

    一个接近真实的假设孵化出高质量的决策,从而触发了一个行为,这个行为最终让决策者受益。

    从演化角度看,学习的本质是习得一种预测未来的能力。即:通过不断更新从过去状态到未来状态的关联,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

    两种说法殊途同归。也许在危险动物面前,一个站立不动的选择,会让你免受动物袭击;也许在投资市场上,一个正确买卖股票的决定,会让你收益颇丰;

    一个准确的预测,可以让你生存下来,甚至活得更精彩。

    什么是深度认知?

    作者认为,在中国过去的30年发展,从认知优势的角度看经历了三个阶段(P4):

    1)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如:90年代的大学生代表有知识的象征)

    2)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如:王兴第一时间复制美国团购网Groupon,建立美团网)

    3)知识深度构建认识优势(如:王兴对团购模式的深度理解,采取了与其他团购网站不同的战略模式)

    为了建立认知优势,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重点关注挖掘知识深度。有深度的认知是一种能力: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作者定义了一个名词:临界知识,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换句话说: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找出具体现象之后的底层规律,尽可能多的掌握临界知识,这样才能更好认识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

    提升认知深度的方法?

    心态上:

    第一:绿灯思维。当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打破习惯性防卫。区分出“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一样,我的成长来自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

    第二:以慢为快。把80%的精力放在20%重要的问题上,打通知识阻塞,拒绝浅尝辄止,做到融会贯通。

    应用上:

    作者列举了很多方法,对本人印象很深的有:

    1.复利效应:建立一个有效循环。如以教为学,传教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

    2.打破知识阻塞:不只看What层面,多去想How,甚至是Why。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知道问题的完整面貌,找到问题的本质。

    3.反馈机制:每天复盘自己的行为,试着去写反思日志。自以为理解的知识要落实到纸上,用行动来梳理思想。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集结了各种大咖的思想,融合了自己的理解,将视角看得更远。说得最多的是查理·芒格。这个老人家特别爱看书,他曾经说过,只要让他阅读,就不会觉得在浪费时间。每当我在等人的时候,就由以往的焦急状态转化为静静的阅读,甚至朋友来到我身边因迟到道歉时,我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并大度的说不介意。另外,芒格提倡跨学科来分析问题,不同的视角会进一步的接近事情的本质,如同盲人摸象,多个角度多摸几下,也许会收获不同。正如《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从宗教、地理、人文、认知等多个方面解释人类的演化,可想而知,这部作品的水平有多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成甲的《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za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