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入园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跌倒受伤,受伤之后,我们都会选择安慰孩子,抚平伤痛。那么对于入园,镇定离开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抚平伤痛——安慰情绪。
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不用管她,哭两天就会好了,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美国调查发现80%的家庭存在忽视孩子,忽视的肯定不是物质和生理上的,忽视的是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早期心理发展的话题,它是大脑的自动反应,孩子出生后,产生情绪的大脑机制已经发育成熟,但是情绪的自控机制还未成熟,刚开始发育。而很多情绪又都被动的产生,孩子是没有办法自己解决的。情绪自控是受大脑化学环境的影响,而大脑内分泌系统又构成了大脑发育的化学环境,情绪就是内分泌产生的原因。看起来这像蛋生鸡,鸡生蛋的关系,成为儿童早期发育的困境。好情绪对大脑发育有益,不好的情绪或者说负情绪呢?本身无害,暂时的压力谁都会有,但是长期的负情绪就是有害的,停留过长会对大脑结构性产生生理性的伤害,也会损伤情绪自控机制,会让冲动的神经机制越来越活跃,我们看到很多成年的精神疾病也来源于此。
孩子本能的产生负面情绪,但又无法调节,怎么办?别着急,造物主很厉害,我们还有成人的照料者,成人必须充当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没必要提供完全没伤害的环境,但是要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
入园,一面是必须入园,一面是孩子独自面对情绪,那就相当于让孩子大脑一直处于有害的化学物质中,所以说让孩子哭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安慰孩子容易吗?当然不容易,对于大人是个很大的挑战。本身安慰情绪我们都不擅长,因为小时候没人教,安慰就是一个挑战。面对孩子的入园,我们会担心会难受,所以又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带着自己的伤痛安慰孩子。既有观念下,可能我们还会面临其他家人的质疑,孩子不安慰没事,一安慰哭得更厉害了。
孩子必须经历伤痛,也必须得到安慰。幼儿园门口镇定离开,每天和孩子一起充当孩子的外部调节器。
有效安慰的前提是什么?理解情绪的合理性,100%接纳情绪。
面对孩子大哭,安慰情绪怎么做?
第一步,什么都不做,抱起来,针对自己,有个觉察,自己真的镇定吗?能不能接纳她的感受。
第二步,事情和情绪分开,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解决情绪再处理事情。通过事情解决情绪,可以吗?有的事情也许是可以的。但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解决。养育的目的不是打造适应孩子的环境,应该是打造适应环境的孩子。
针对心情的安慰手段——陪伴、温暖的拥抱、抚摸、亲吻,温柔的目光、表情和语调。温暖的触觉是安慰情绪的最佳方法,也会让大脑产生催产素、类鸦片。
第三步,抱慰。我蛮喜欢这个词,安慰是分离伤痛的第一手段,不一定说什么,也不用说太多。孩子大声喊,就是表达情绪,用非语言的方式去回应。孩子吭吭唧唧,那我们就简单回应:“嗯,我知道,是啊,真的吗,就是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抱慰后怎么还是一直哭啊?
安慰的作用是调节,帮助孩子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慢慢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开关,一下子情绪就没了。开关注重结果,调节注重过程。安慰孩子不是让孩子不哭,而是让孩子哭出来,情绪得到释放,哭是最好的情绪释放的方法。如果没办法抱孩子怎么办?那就用温柔的眼神、语气和表情去传递你的抱慰。
要提醒一句,当大人并不接纳孩子的哭时候,是不分泌化学物质的,也就是说孩子根本没有释放负面情绪,白裤。逗孩子笑不让孩子哭,好不好?我一直和家人强调这个,可惜不太被接受这个观点。其实情绪是需要完全发泄的,对于孩子,在负面情绪下是很难游戏的,不仅是人类,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是如此。
入园的孩子,也许表现不一定是伤心,还可能是发脾气找茬,也可能是其他生活习惯的倒退,也可能是恐惧。这些都不要指责,也不要忽视。
孩子的情绪的所有反应,都在告诉父母:“我的感觉不好,我需要你的帮助,我自己处理不了。”孩子不会直接表达,她只会哭闹、发脾气、退缩、粘人,而所有的行为传递的信息就是——爸爸妈妈我需要帮助。
抱慰、让孩子痛快大哭,不要转移注意力,不要用游戏方式逗她笑,接纳她的情绪,陪伴她。
我也不知道元宝能不能顺利走过,但我相信,她一定会没问题,就像离乳一样,这是她又一次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