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常不是坏消息——《正见》读书笔记

无常不是坏消息——《正见》读书笔记

作者: 荒山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00:39 被阅读0次

    终于看完了《正见:佛陀的证悟》。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点特别的意义。买这本书好几年了,是因为一个学佛朋友的推荐,拿到手翻了翻发现对于当时的我没有多少吸引力,况且那时候对藏传佛教还有一些本能的抗拒(不是反感,就是敬而远之),就搁置了。

    后来,无意中听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视频演讲,其实极大地改变了我对藏传佛教的成见,落足于教义本身,服务于现世生活,更接近于佛理本身。而且宗萨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上师,活得现代、通透,讲法深入浅出,诙谐幽默,举例信手拈来。

    这一次正式认真读《正见》,有一个长长的缘由。前一段时间内心极大的冲突和困惑,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关于命运的提问,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位朋友、兄长给了我回复,仔细探讨了一下问题,并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正好是《正见:佛陀的证悟》。

    但我还是没有开始读,而是选择了去喜马拉雅听书,找到的正好是樊登老师的解读,发现这本书对佛教徒的定义,即“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即佛教四法印,我发现我是认同的,而且我相信佛教的根本教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脱我的“苦”。

    更妙的是为我开启另一扇大门,让我认识了樊登老师,听了他更多的书,以及张萌等老师,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思维,以及方法、工具(以后细表),有了读书、改变、成长的动力。

    决定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并练习写作,第一本书就从这本有缘的《正见》开始。此文记录和总结我的读书所得。

    这本书首先是明确了佛教的四法印,判定是不是佛教徒的根本真理,然后从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结构很清晰明了。九万字,四章节,讲佛学这一自古天下最难治学问的根本真理,可见功夫。

    万事万物由因缘和合而成,不是恒常不变的,即诸行无常。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地渴求。以前对“无常”的理解是消极的,是不可控的,所以最后常走向空无。

    但无常不是个坏消息,它是中性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为事物是和合而成,是无常的,是可变的,那么有变坏的可能,也有变好的可能。从某些层面来讲,“无常”是个好消息,因为你不用面对“命定”的绝望。

    正确了知“无常”,并不惧怕“无常”,会让我们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发生。

    一切情绪皆苦,即诸漏皆苦。苦来源于习气构成却并不存在的自我,过于执着的自我带来的贪爱、骄慢、自怜、忌妒……期望与失望之间,种种情绪最后都指向了苦。

    只有注意到情绪能够造成的伤害,保持对情绪的觉察和了知,你才有可能去解决。当你有了觉知,举例来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的边缘,你就会了解在面前的危险,你才会更好地继续前行。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即诸法无我。我对空性、实相的理解,或许还不够深刻,不想去判断“空有”“空无”。我更愿意理解为无“名相”。事物自然存在,我们接受它就好,不需要我们去下定义,去评判,去分别好恶。

    现世社会给我们自身和生活都添加了过多标签和定义,追求很多虚无的事物,因此背负了过多本不该属于我们的压力。

    最后,要真正超越这一切,就是涅槃寂静。涅槃或许是苦的终点,但绝不是永世快乐的起点。涅槃即非快乐,也非不快乐。

    涅槃不同于天堂和净土,到一个更精密顺利的类似现世的系统。有人的地方即有江湖,自身的快乐和自由,必然伴随与他人的比较,或者对他人快乐、自由的剥夺。

    佛性是本初无染污、自己清静的本性,佛学为我们指引一条洗净染污、找回清静自性的道路。最终,我们连证悟之道也要抛弃。

    读《正见》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作者有详细的解读、讲法,延展出很多细微的佛理,但我通篇读下来最深的感受却是:觉知和平等心。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一切平等无二,但不混沌,不散乱,不放弃,保持觉知。就像,天地之间,或者天地之外,有一双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不悲不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常不是坏消息——《正见》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bk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