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唐四杰的排名顺序,历来争论很多,有人说是王、杨、卢、骆,也有人说应该是王、骆、卢、杨。
杨炯看到自己在“四杰”中排名老二,心里似乎不太高兴,公开说“愧居卢前,耻于王后”,直接向王勃叫板!
只有卢照邻一副好脾气,满是谦逊地说:“吾喜居王后,耻在骆前。
其实,还是卢照邻有自知之明,能排在王勃之后,是大喜之事,倒是杨炯还有些不甘心,其实以文学成就来讲,我想说的是——他们三个人应该明白:《滕王阁序》出世之时,他们三个人已经丧失了与王勃并列的资格。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的明珠,而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是,我认为唐朝的王勃这首《滕王阁序》,就文采来说远超张若虚。
如果说《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压全唐,算是一颗明珠,我则认为《滕王阁序》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夜空。
所以后世称《滕王阁序》为天下第一文,这天下不只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文学史,在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文字之一的象形文字里,这都是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顶峰的顶峰”。
每个国家,每种文字都有其文学作品,唯有汉语绝无仅有,这方块字所创造的诗歌形式,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仅以《滕王阁序》而言,世界上有那种文字可以写出骈文,只有汉字这种特殊的造字形式和语法形式才能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途中,似乎一直都是科学技术唱主角,至于所谓的文学似乎只是一种消遣——当然,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直到有一天,我躺在浴室的温水里恍然大悟一件事情——人类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和远古社会的人们第一次学会“钻木取火”其实一样伟大,却也一样微不足道。
以此而言,我不认为,文学艺术在科学技术面前低人一等,恰恰相反,如同余秋雨在《阳关雪》所言: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
我坚信有一天,茫茫宇宙中,有一天外星人坐着他们的飞船来到地球,他们不会在乎人类是骑着马出行,或者坐着飞机,不会在乎人类是用坦克作战,或者仅仅使用木棒互殴,他们在意的是我们留下的那些文字,犹如我们研究先祖在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一样,这才是文明的高级形式。
王勃,是造物主派到人间的一位天才。
他,六岁开始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九岁时读隋唐大儒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居然给这部书挑出了一箩筐的错误,撰写了长达十卷的《汉书指瑕》。
十岁后,王勃饱览六经,并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籍,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十四岁上书当朝宰相,针砭时弊,宰相读罢击节赞叹,大呼神童,当即就向朝廷举荐。
十五岁上呈《乾元殿颂》,十六岁时他已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至此,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已经达到大部分人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担任沛王府修撰,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当做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王勃在挑拨离间两个王爷之间的关系,遂将他逐出长安。
其实,哪有向一只公鸡下战书,发布檄文的,大家都知道这是娱乐而已。问题在于李唐王朝从诞生以来有种敏感的心病,那就是唐朝的开国故事居然是“玄武门事件”,是残忍的手足相残,所以在他们病态的神经里,是开不起这种可有可无的玩笑的。
王勃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二次重大打击,是他任虢州参军时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
咸亨二年,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有个名叫曹达的官奴犯罪,耐不住其苦苦哀求,他一时心软将罪犯藏匿起来,但是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他一错再错,又杀了曹达,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幸亏遇大赦,他没有被处死。
关于王勃杀死官奴曹达一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也许真相已经永远被掩盖,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了,经过此事,王勃虽然遇到大赦没有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后来朝廷想要重新启用他,但是王勃毫不犹豫的谢绝了,经历两次重大打击,王勃已经知道自己不再适合做官,彻底断了对官场的留恋。
劫后余生,他漂洋过海去交趾探望被自己连累的父亲。
由于自己犯法,其父被贬谪至此,那时候的交趾是荒蛮之地,野兽出没巨蟒蜿蜒,他选择和自己的家人团聚,是想给他们一点慰藉。
背上行囊的王勃,并不知道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巅峰时刻。
据《旧唐书》记载,唐上元二年九月初九,正值重阳节,赣江江畔的滕王阁上高朋满座,南昌洪州都督阎伯屿刚刚重修了被誉为江南三大名阁之首的滕王阁,在此举行盛大宴会,邀集当地名流庆祝一番。
听说王勃恰好路过,王勃名声在外,阎都督赶紧差人将他请来赴会,酒过三巡,开始了以诗助兴。席间,阎伯屿本想让他的女婿吴子章借此机会一展文采,提前让吴子章做好准备,作为即兴所作。
阎伯屿取出笔墨,请众人为滕王阁作序一篇,宾客们大概已经提前知道阎都督的想法,纷纷推辞,当问及王勃时,王勃不知内情,当仁不让,挥笔而书。
阎伯屿一看心里有些气愤,但又无法发泄,便拂袖离去,只叫了一名侍从去看王勃写了些什么。
关于创作过程中的细节,在《滕王阁史话》等书中均记载了这样的场景:
侍从向阎伯屿汇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没等侍从说完,阎伯屿便打断了他的话:“不过是老生常谈,谁人不会。”
侍从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道:“此故事也。”
侍从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伯屿沉吟不语。
侍从又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伯屿忽然笑着说:“此子视我为知音。”
侍从再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拍手称赞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也记录了当时的细节:“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滕王阁序》完成后,阎伯屿“更衣复出”,拉着王勃的手,盛酒满觚,对众人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
王勃写完,大家争相庆贺,觥筹交错间,一人大喝一声,使得热闹的场面顿时陷入了尴尬。吴子章恼羞成怒诋毁王勃说:“此为旧文,并非新作。”并称三岁孩童都能背诵,便当即一字不漏背了全文。
以此而见,吴子章还是有一定才能的,他的记忆力非同凡响,但是记忆力永远赶不上创造力。
王勃问吴子章“旧文”有无诗?吴子章说没有。于是,王勃再挥毫写诗八句: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吴子章自惭而退。
据说当时他写下了这首诗后,便匆匆离席。就在众人酒罢告退之际,阎伯屿发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中少了一个字。
这次诗文空字,后来也成为一段佳话。许多关于王勃的书籍都记载了当年那段传奇。众人看着少字的诗文,纷纷陷入沉思,有人说空的那个字应是“独”,也有人说是“船”。问到吴子章,他冥思苦想良久,也只说是“水”。
阎伯屿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随即,立刻派人追赶王勃:“快马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追上王勃后,王勃便在衙卫手中写了个字,并嘱咐说只有见到都督本人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衙卫回去,伸开手掌,竟空无一字。阎伯屿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呢?”这时有人说,莫非是一“空”字。阎伯屿顿时醒悟过来,正是“空”字,再次感叹王勃之才。
当然,除此之外,王勃还有另一个用意,说我抄袭,我随意漏写一个字,都没有人有能力补上。
王勃之后,历代文人以“滕王阁”为题的诗文不计其数,唐德宗贞元六年,王绪、王仲舒分别作《滕王阁赋》《滕王阁记》;元和十五年,韩愈写下《新修滕王阁记》,但是在王勃的作品面前都黯然失色,《滕王阁序》自此成为千古绝唱。
当王勃写完这首诗放下笔的那一刻,标志着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突围。
中国的汉语言因为这一篇文章瞬时大量更新了词库:
那些气魄宏大的句子: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那些整合后妇孺皆知的典故: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通篇信手拈来都是佳句,可谓字字珠玑。
《滕王阁序》将文章的音律美写到极限,通篇天衣无缝而工整的对仗犹如鬼斧神工,华丽的辞藻奢侈的铺陈,信手拈来的典故用的与文意配合的巧夺天工。
上元三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阁序》传到了长安城。
一天,唐高宗也读到了这篇序文,忍不住狂拍大腿:“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唐高宗赶忙问:“王勃现在在哪里,快把他找来,朕现在要见见他!”太监支支吾吾的说:王勃已经落水而亡......
一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耗尽了整个汉语言最为华丽的词汇,也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时运。
大约在上元三年春夏之交,王勃与父团聚,不久王勃踏上归途。时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乘船不幸落水,惊悸而死。
他只活了短短的26个春秋。
我们不知道,如果他活到六十二岁,他会给我们留下什么......
天妒英才,中国历史上的盛唐才刚刚开始,照着这个节奏下去,那“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杜甫还怎么在文学史上出场?
可怜王勃英年早逝,早早离世,给后人留下无限叹息,我选择了《八言赋》中几个句子,略作改编,送给他:
我本天上客,谪居在人间。
落笔成冰玉,出口诗万言。
天上的文曲星,你潇洒的归去吧!
2018/5/28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才子传》
《滕王阁史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