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365天读书计划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连续关注【简书读书】一周之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连续关注【简书读书】一周之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作者: ab540697c045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9:35 被阅读206次

1. 所读太单调

三年前,高考结束后的七月,偶遇当时的教导主任。主任是带了十几年高中语文退居二线的,我便趁机问他,“撇开高考功利性阅读之后,我们可以读些什么?”

他说,“要成为大家,先要成为杂家。想要读精,先得读杂。”

我不解,想要让他给我推荐书单。他却不干,反而奚落我说,“天下的书那么多,难道还没有你读的不成?”

我没办法,回家后只能先从家中有的书开始读起。

那时候根本没有明白他所说的“杂”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来说,心中装着的大家无非就是毕淑敏、龙应台、贾平凹、钱钟书、巴金、余秋雨、三毛、余光中、季羡林、张爱玲这些人;

再好一点,可能知道罗素、冯友兰、倪匡、黑格尔、弗洛伊德、村上春树等人,至于其他,根本没有听说也无心了解。

但读书不该是这个样子。后来乱七八糟的书读多了,才真正感悟到读“杂”的好处。即读书不该带有偏见。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让我很震惊的事情,我找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求书单,她比教导主任好了一点,给我推荐了几个作者。

但这几个作者的代表作,几乎都是畅销的网络小说,她让我好好体会里面对人物的描绘,可我心中想的是她应该推荐我一些《孟子》《庄子》这样国学经典才对,现在看来,能不能算成我现在跳入网络小说码字大军的一种启蒙?(笑)

好,现在进入正题,为什么说单调(或者说到底什么才算“杂”)?

① 读公认的知名作家的“经典之作”

前面列举的大作家大文豪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他们的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传下来,还被后世认可为经典,是有其意义或者历史背景的。

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等,读他们的书,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所思所想,并且每读一遍可能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这些书肯定是要读的,还要多读。

举例:《巴黎圣母院》《源氏物语》《安妮·卡列尼娜》《老人与海》《呼啸山庄》《新月集》《小王子》《梦的解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边城》《家、春、秋》《骆驼祥子》《围城》《杨绛散文选》《活着》《平凡的世界》

分析:市面上对这些书的推崇很高,简书读书上的作者对此类书的书评也很多,但有点局限于这些作品,个人分析可能与高考的熏陶有关。

② 读古代经典“大部头”(只要能读下去,不管什么方式)

这类书因为年代久远又都是古文,很多人从内心里是拒绝这类书的。现在的人,连鲁迅的半白话文都读的吃力,那就更不要说古文了。

我有的时候就在想,中国两千年文化,不管是糟粕还是精华,一读便知,为什么去看的人没几个呢?很明显古文就是障碍,但在英语都可以普及的今天,古文为什么不能作为一种阅读工具用来掌握呢?

不管高考语文怎么改革,我身边的看过《红楼梦》的人,依旧没几个。但错过了这类书,我感觉就像错过了另一番天地一般。

其实,认真听过高考语文的古文知识的,我觉得看《史记》这类书就没有什么问题。但并不是说,不会古文就看不了了。现在的这类经典都有很完整的注释,白话翻译,直接参考你看得懂的白话文,也是可以的。

另外,此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解读的人出奇的多。

如果你直接阅读原文看不下去,相关的文章、书籍甚至于电视节目、电台等等,都是可以帮助你理解的好东西。

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的书,多少专家为此付出多少精力只为准确甚至精确地解读明白这些书,而阅读他们的解读成果,你简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最近正在看《史记》的我,发现里面好多故事其实我都是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好多古装剧的改编等等,都来源于上面的故事记载。

而《诗经》《楚辞》这类,我喜欢的一部国产动漫《秦时明月》,其中的人名和故事,就是来源于此,这让我读这类原文的时候,就会有亲切感!

至于此类书读完的好处,那就是加强你的文学素养,不至于出去人文景点旅游的时候一问三不知。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提升自己的逼格。如果读的再深一点,可能就能参悟大智慧。

举例:四大名著 、四书五经、四大戏曲、诸子百家 、二十四史、三言二拍 、兵法

分析:此类书不好读,简书读书上的作者敢写书评的主要集中在《史记》与《红楼梦》,而且解读的观点也是五花八门,个人认为应该加强这方面经典的研读。

延伸阅读:主要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我认为是必读书(读史知兴替、读史知得失)。这类书主要是专门研读、考究古代典籍之人自己理解所创作的有趣易懂的作品,在此我推荐《易中天品三国》《流血的仕途》《明朝那些事儿》。

③ 读人文社科类书籍(大杂烩,开阔视野必备)

其实这种分类很笼统,我个人的理解是此类书是专门写给社会中的人看的,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社会之中,每天也必不可少和人打交道,所以此类书看看是很有必要的。

哲学、逻辑学、社会学这些就不说了,不管你在哪行,看点法律相关的书,总是好的吧;看点医学方面的书,也还行吧;创业或者做生意的,看点经济方面的书,那也是不亏的吧……

这类书的特点就是特别杂,设计领域特别广,所以读此类书,你就能了解与你不一样的人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特别能开阔视野。

而且你如果看的是与你的专业对口的书,那么可能还会get到一些经验或者新技能。但问题是,此类书不好分辨好坏,容易浪费时间在没有价值的书上。

举例(推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是医生不是人》《囚徒健身》《货币战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分析:此类书很多都是由各领域的非作家之人创作,他们可能不是知名的专业作家,但书却可能成为畅销之作。简书读书上关于此类的书的书评很多,鱼龙混杂(有些书并不一定有读的价值),建议杂读,不需要一遍一遍反复研究,懂其观点了解其大意即可。切记带着自己的三观去思考、分辨。

④ 读以人气网络小说为代表的闲书(闲书不闲)

小说源于生活。这么说吧,能够被若干读者认可的网络小说,绝对会有其可以读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还能被拍成良心电视剧的。

举例:《琅琊榜》《甄嬛传》

分析:此类书籍是大家爱看的,不过简书读书上很少有写原著书评的。不过拍过电视剧后的影评倒是不少。

暂且分为此四类,实际上一条金标准就是“杂”!

2. 认识太简单

零零散散也有人写书评写感受,大部分的点击率都是差强人意。

因为什么?

第一类书读的人太多,而书评很多都是写这些书的。如果没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一般人是不会买账的。不过别人的感受感悟,我确实也管不着,即使大多的观点随便去网上一搜都是一大把,缺乏思考的深度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经典的书读后没有什么很深刻的理解,此类书评里很多哗众取宠,硬塞强加的观点,很难叫人拍手称赞;

而一般的书读后又没有自己的思想,大多寥寥叙述,毫无精彩可言,或许有的书评还有些文笔,但更多让人感觉像是高考的命题作文,结尾处还总忘不了画龙点睛一下;

有些精彩的书,精彩之处全然没有提现,倒是引文写了不少;

而连续的阅读感悟太累赘,一本简单的书能够写出好多篇,无疑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有些书就是闲书,开阔视野的,没必要太认真,否则有用力过猛之嫌;有的书是建立三观的,需要反复琢磨,如履薄冰,闲散对待便让人怀疑功力不足……

孔子早都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读书)做到了,思(见解)去了哪儿?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感悟都不同,而读不同的书就是与不同的灵魂在交流,怎么能够不去注重阅读的质量?

阅读的质量和读书的速度快慢其实没有太大的联系,有些书需要精读才能懂,但有些书泛读,就能掌握其大意。读书质量高低的关键,其实在于你是否有思考的过程,或者说是思考的习惯。

而思考的习惯,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培养的。甚至说,你需要诱导你自己去对看过的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还有一类人,一味追求阅读的数量。这也是个人选择,但太过追求数量,也容易造成读书漂浮于表面。不过要是能做到北大张雪健(2011级,两年读了一千多本,有完整的书单和笔记,还有一句话书评)那样,我也可以对你佩服地五体投地。

3. 过程太心急

都在拼书单,都在拼一年读了多少本;

可纵观简书读书,比较热的文章几乎很少是高质量的书评,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写书单收藏书单很好,但如果过头,那就是本末倒置。何况很多人收藏完书单,照样不会去看,然后等到下次看到好的书单,还是一样收藏,还是一样不会去看。

只有高质量的书评,才是最好的书单,才能引导人想去看,喜欢去看,愿意去看。并且还可以深度思考,碰撞出思想火花,并且培养阅读兴趣,而不是速食化阅读。

我一直关注并期待着高质量的书评,但让我想不到的是,从大家的书评来看,写的最多最受追捧的,竟然是那些被二次回炉的经验书(姑且分为我的第三类)。

我不知道东西被别人嚼过再喂到自己嘴里味道怎样,反正我是不喜欢那一类书的,起码我是觉得,这类书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没有深究的必要。

举例:《如何实现XXX》《三分钟看懂XXX》(书名是我编的,想了一下还是不列举了,去简书读书翻一下就能懂我所指)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经验是需要自己悟出来的,一味跟着别人的思路思维走,永远做不了自己的主宰者。

就像学英语,我永远不会花时间去背别人的背词经验,因为别人的东西从了解到自己能灵活运用是需要过程的,有那个功夫我早都该琢磨出自己背单词的方法或者早都背住了几个。

不记得是谁说过,要读出版了三十年以上的书。说法有点偏激,因为现代、当代作家也有好的作品,但用在这类二次回炉的经验书,我完全认可。

此类书有个特点,就是特征明确,受众明确,容易被推销出去,但实际上读完后没有你想象中的后果。不是说你看看人家大牛写的如何写作、如何读书、如何创业等等,你就能跟大牛一样的;你要真的想成为大牛,应该去实打实地读好的作家的代表作、实打实地去读一本书、实打实地去钻研商机等等。

此类书需要读吗?当然可以读,但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泛读就可以,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

要我说,阅读此类书还能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崇拜的人,都是太过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欲望过于强烈,但很多时候,读书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走好过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的建议:第一、二类书精读,第三、四类书泛读;碰到特别喜欢的,反复读!


个人意见,欢迎交流

期待更多精彩的书评和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 连续关注【简书读书】一周之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1. 所读太单调 三年前,高考结束后的七月,偶遇当时的教导主任。主任是带了十几年高中语文退居二线的,我便趁机问他,...

  • 贫瘠的心如何完成自我救赎

    经过半日分析、思考,得出以下结论。欢迎简书友友讨论、辩驳。 善待自己,好好生活。 俄国诗人普希金不是还说,“忧郁的...

  • 写在分享《牛津通识读本——哈贝马斯》读书笔记前的思考

    在西方哲学读书会,我资历最浅。如何分享好读书心得,细细思考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做为一个小白,这是让自己不迷失的导...

  • 千粉其实很简单

    我在简书早就过千粉了,我尝试着在其它平台写点东西,也很快就过千粉了。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在简书能做好,那么在其...

  • 从全球气候变暖谈科学思维

    本篇感想源于《卓克·科学思维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对科学结论的认知已经从“关注结论”转变到“关注过程”,即得出...

  • 序言

    简书 很早就注册的有,但是从未发表过文章,有两个原因: 一 很早之前,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想要用有限的经历得出所谓的...

  • 什么样的“赞赏描述”让你动心了?

    简书官方默认语: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以下赞赏描述来自我关注的简友,充满智慧和幽默,来看看: ——求你睁...

  • 和弗兰克学写作第十一期+我发现以前的书都白读了+2/6

    晚上十一点半,刚听完弗兰克老师的课程,之后深深的在反省自己,得出结论发现自己以前的书都白读了。 我读过的书虽然没有...

  • 224.回顾简书一年

    我是伊歆,以下原创内容纯属虚构。 今日简书提醒,我已经加入简书整整一周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在简书已经一周年...

  • 简书,何日不再忽悠简友?

    昨天晚上公布简书钻用户排名后,到今天上午10点左右,我仔细观察了我简书钻变化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得出结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续关注【简书读书】一周之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dz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