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玩的历史历史有意思
他原本可以名垂青史,却晚节不保,生活作风为后世诟病

他原本可以名垂青史,却晚节不保,生活作风为后世诟病

作者: 每日一弹Hot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21:50 被阅读14次

    晚清,即清朝晚期(1840年-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856年-1860年)开启中国近代,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然而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晚清名士-纳兰容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洋人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正文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康有为的全家福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康有为(1858年—1927年),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民国时期的康有为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的曾孙女格罗娅·萨莫维尔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曾评价康有为说:“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梁漱溟老先生也披露了康有为两件关于古玩的丑闻:一件是,康有为在陕西西安的卧龙寺参观时,将寺中多卷珍贵的古版佛经装到他的骡车上试图盗走,后被人发现并追回。还有一次,康有为向银行家余凡澄“借”一幅十分名贵的字画,试图据为己有。余凡澄多次讨要不得,便不得不派许多人到康家强行索回。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提出了荒唐的“中日合邦”。康有为早在《自编年谱》中并不讳言:“(我当时)与日本使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然后可以大会于各省。” 若此计得施,天下不亡而亡也!

    康有为泛湖闲游,忽见一位妙龄女郎在浣纱,疑是西施再世。经打听此女叫张光,年仅18岁,尚未婚配。康赶紧托人提亲,张家见康已年逾花甲,婉言相拒。但在康的坚决要求和媒人尽力撮合之下,家境贫寒的张家最终点了头。

    注:此文章为 每日一弹Hot 原创,特此声明!

    图文整理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原本可以名垂青史,却晚节不保,生活作风为后世诟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ho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