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众所周知,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而谈到印刷行业,并就国际层面来谈,其的存在是影响着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某些革命或者运动的。这里介绍的是一本关注印刷业非常重磅的书籍《印刷中的革命》,这是一本讲述了1775—1800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法国出版业。此书的编者是罗伯特·达恩顿、丹尼尔·罗什。罗伯特·达恩顿是著名欧洲史专家,文化史、阅读史研究的领军人物,其中他还出版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是作为非常值得推荐的延伸阅读。而丹尼尔·罗什是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国旧制度末期文化史权威专家。这两个权威的专家,这一次一起编写了此书,以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出版业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也阐述了各类印刷品,诸如报纸、小册子、图书、历书、信纸、版画、扑克牌、棋盘、纸币, 如何将革命讯息传入日常生活领域。
第一部的革命前形势,就说到了审查与出版业的内容中,原来在1788-1789年,巴黎图书同业公会就印制了《图书也特许和普通许可登记册》,以便跟踪记录图书的合法身份。而在17世纪末到法国大革命爆发期间,审查员开始呈现职业化的特点,自然就给相关的同业人员带来商机,从而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如路易皮埃尔曼努埃尔出版的《巴黎警察大揭秘》,就是揭露了旧制度时期图书业中警察腐败的现象。鉴于此,法国的图书业内部就成立了自我管理实体——“公会”,包括地方书商和印刷商的同行公会,以及代表王室威权的地方图书业检查员,类似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而法国的“公会”是最早的行业协会之一。这小章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列数据,为读者直观地呈现了1659-1789年巴士底狱罪犯违反图书情况,作者还提到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被关押长达11个月,这就说明了出版业经济决定镇压的程度,对丑闻的忧虑是超过一切的,也体现了在那个法国大革命期间,对出版业的控制是有这一套严谨的审查和惩罚制度。尽管后来,出版业得到了放松,但法国大革命是没有终止图书警察制和审查制的。
而在《斗篷下的哲学》,作者就说明了当时大革命期间,人们会将政论类的书籍《社会契约论》,以及涩轻文学《沙尔特勒看门人所见之某教士艳史》等,都视为“哲学书”。让笔者非常感兴趣的是作者介绍的《铠甲记者》了,因为此书当时是非法的,描述了法庭人士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有趣的是这书的出版商的地址是虚构的,就为了躲过审查。在《马勒泽布与出版自由的呼声》,就说到了马勒泽布在1809年出版的《关于图书业和出版自由的陈情书》,以及如米拉波和谢尼埃等作家通过作品呼吁不受任何限制的出版自由,这就使得政府开始了对印刷品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
第二部分就是说到了印刷中的革命。其中就说到了出版业的经济剧变,这里的经济剧变体现在哪里呢?这就体现在法国大革命挑战了图书作为早期现代最宝贵的文学的形式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这种将图书的精英文明转向了小册子和报刊的民主文化,自然是带动了出版业的经济的剧变。在出版商和市政的关系上,正式因为是随着出版自由法令的颁布,在1797年法国的人民在生产和消费印刷物的热潮就席卷整个法国。其中收到红利最好的当属报纸的印刷和发行了,出版自由的法令颁布后,“出版”第一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出版业蓬勃发展的阶段,印刷机的重要性自然那是史无前例的,而印刷机也是创建一种新型政治文化的主要工具。书中作者也非常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结果就有代表性的印刷机器,如以赛亚托马印刷机是现存少数典型的18世纪二拉杆商业印刷机之一。另外也介绍了18世纪的小型地下印刷机,是为了躲避警方的搜查而能够迅速收藏到壁橱里而设计出来的。这样子看来,当时的兵抓老鼠的好戏想必是频频上演的。
后来,出版业的良好发展就导致了工人的骚动,一方面是加强了不服主从关系的普遍精神,另外一方面处于政治需要,出版的需求自然是成倍增加的。这样的出版工业下,出现了大量出版坊不断增加,也因为当时的歌名政治气候导致了印刷坊工人互助会的建立。而在《一省视角》中,当局为了政治需要,就出版了很多政治出版物,使得这类出版物大量增长,那些政治读物是为统治阶级做宣传使用的。
第三部分就是说到了印刷品。首先介绍的就是报纸了,这是在大革命期间,作为新闻的新面孔出现的。如就介绍了《法兰西精灵在传播新闻》,凸显了新闻纸的重要性,也使得新闻纸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因为在咖啡馆里阅读和讨论报纸是革命政治生活的中心内容。这也介绍了巴黎印刷巨头庞库克出版的《法兰西信使报》是法国大革命之前最最要的文学日报。此外也介绍了《国王之友》《迪歇纳老爹》等都是当时法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
印刷品中,除了报纸就介绍了小册子,成为诽谤与政治神话。其中作者就一针见血地介绍了革命涩清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比健康的爱国者身体与疾病缠身的贵族,来祝贺政治和道德上的重生。之后还谈到了图书,是一种重塑科学的体现,其中就将介绍了革命政府建立的新型教育系统,通过鼓励像蒙日这样的教师去制定结构式课程,为科学出版物提供了推动力。此外,还提到了年历, 是视为革命化传统文类。年历的这种新文类,是为了处理年度出版物与不断变化的事件背景相一致的问题“构建中的历史”。而之所以作者与以革命期间的年历左作为重要的出版物来谈,只要是这革命年历与王室年历不同,因为凭借其平民的信念力量,和对大众读者之政治良知的诉求,这些年历自然是值得一谈,以及属于现代刊物的。
当然随之还谈到了版画,是巴士底狱的典型形象。该时期的典型的版画就有《1791年7月11日,周一,移送伏尔泰亡灵之队伍的顺序》,背景是巴士底狱,因为这版画的巴士底狱的原址体现了所有革命节庆必需的象征。还有蚀刻版画《1789年7月14日至1880年7月14日》,就是显现出了巴士底狱的象征主义传统。当然还介绍了歌曲,这是一种混合媒体。革命者为了延续了为熟知的曲调谱写新词的流行传统,以颂扬重要事件。如歌曲《马赛曲》《人民的觉醒》,我们自然是听得不少的。最后还介绍了短时效印刷品,这种印刷品是以意象进行公民教育的。为了传播革命原则和创建一种新的公民道德,领袖们鼓励出版大量的手册和问答录,很多都是为了成长的而设计的。
印刷促成了其所记录事件的发生,是历史上一股活跃的力量,尤其在1789年至1799年期间,当时,争夺权力就是争夺对民意的控制。本书作者希望通过考察印刷业,为从整体上研究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没有互联网、电话、电视、收音机的世界里,印刷媒介曾经是最主要的交流工具。在影响世界深远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向民众广泛传播政治思想是争夺权力的必由之路,而印刷媒介作为唯一途径,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旧制度下的出版业。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严格管控下,地下出版业大范围发展起来,动摇了旧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第二部分考察法国大革命如何影响出版商、印刷商和书商们做生意的方式。第三部分讨论各类印刷品,展现了印刷品如何将革命讯息传入日常生活领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