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写作经验交流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
拆书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读《深度工作》(3)

拆书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读《深度工作》(3)

作者: abd09a63757d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9:37 被阅读19次
图片来自当当网

浪客笔记:记录、分享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杂谈随笔

全文约28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深度工作》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认为可以算是作者提供的深度工作实操指南。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其进行深度工作的四大原则:一、工作要深入;二、拥抱无聊;三、远离社交媒体;四、摈弃浮浅。如果你已经读了这本书第一部分关于深度工作的理论阐述,又或者你只是望文生义地想象了一下深度工作的样子,那么,当你看到这四大原则的时候可能你心中隐隐会有这样一种声音:这四个原则总结的不废话么!?嗯,我多少也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打算按照读完后的理解提炼一下有关深度工作的实操指南。当然了,尽管内容与第一部分理论阐述的东西有所重叠交叉,但是说这部分的实操指引是废话还是不中肯的,更多复述式的内容就不详细放在阅读笔记里了。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一:注意力管理

很多人会说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无数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运营经理、营销经理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期过去之后越发焦虑于如何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获取用户更多的注意力,从而占有用户更多的时间。有意思的对比是,回到个人角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多人对自己的注意力具有这种“稀缺资源”的意识,于是自己的注意力几乎是在自我无意识或者在他人处心积虑般的有意设计中被瓜分消耗殆尽。然而如果你希望将深度工作从理念认同变成一种可操作的实践,那么首先要意识到的就是——人的注意力是一种十分有限的资源。

如作者所说:想要不分心做到专注并不是那么简单,深度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浮浅事物上的冲动。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这种冲动会使专注于困难工作的努力变得无效,但是大多数人低估了这种冲动出现的频率及其力量。

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抵御不了这种频繁出现的冲动?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因为大多数人意志力薄弱?尽管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必因此而自责,因为事实上:“你的意志力并非性格的展现,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相反,它恰如肌肉一般,会疲劳。”这也是作者在书中援引霍夫曼和鲍迈斯特的实验中,实验对象很难抵抗欲望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烦扰会榨干他们的意志力,直到最后无法抵抗。

所以,很明显:深度工作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你自己的注意力就像肌肉一般会疲劳,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合理的分配注意力才能保障深度工作所需要的注意力资源是足够的。这就要求个人具有注意力管理分配的意识和技巧。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二:时间和工作计划管理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关于时间管理,几乎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了,太多的资料和实操指导可以找到。这本书里值得一提的是可以总结成兼顾整体性和灵活性的方法。

关于整体性,作者引用了本内特在 1910 年出版自助经典《如何度过一天 24 小时》(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中写道的例子来阐述:“假想一个伦敦职员,每天在工作之外有多于 16 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大多数处在此情境中的人很可悲,不会意识到这其中潜在的可能性。像这个职员一样的典型人物所犯的最大、最影响深远的错误是:尽管不是太喜欢自己这一天的生活(认为需要“熬过的”),他仍然把 10 点到 18 点这段时间看成是‘这一天’,这之前的 10 个小时和之后的 6 个小时只是前奏和尾声。”本内特严厉地批评这种态度“完全不合逻辑、不健康”。 这种情境下有什么其他选择?本内特建议这个典型人物应该把这 16 个小时看成是“一天中的一天”,他解释说,“在这 16 个小时中,他是自由的;他不是工薪族,他没有赚钱的顾虑;他就如一个有私人收入的人。”

通常,我们对于时间的规划使用是条块式的,切一块作为工作时间,切一块作为娱乐时间,再切一块作为其他时间,诸如此类。然而,不得不承认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面临着工作、生活等并不总是边界清晰的挑战。所以上面这个例子背后的逻辑——你应该也能够主动利用自己工作外的时间和精力,给人的启发是我们应该主动将我们的时间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使用,而不再是机械地切分成归属于不同功用的时间块。今后可能更常见也更实用的时间使用方式很可能是在一整个较长时间段中交叉分配不同任务。

有了时间使用规划,接下来就是具体事务的安排计划。关于计划,则更要重视灵活性。作者注意到了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可能会面对一天中可能要修改十多次计划的状况,所以他特别强调:“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在一天里时常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是一个很简单的习惯。这是一个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而不是让你对自己的答案保持不折不挠的忠贞。”一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是常态,你需要养成随机应变,并且在变化调整中将有限的注意力动态调整到当前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能力。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三:好好休息

似乎听起来有些矛盾,毕竟现在的职场文化就是鼓励拼命三郎,玩命加班,最好如机器一样一刻不停。这里无意参与辩论这种职场文化的正当性和正确性,但是作者在书中声明的是:要深度工作,让工作有产出,你得学会休息。相信对大多数而言听起来很奢侈,不过作者作为一个教研任务繁忙的大学教授,他给自己定的规则是不在5点半后工作。

不要羡慕,别人怎么休息法不是要效仿的,不过要会休息的逻辑是可以学习的。原因很简单,既然注意力是一种犹如肌肉一般会疲倦和消耗殆尽的资源,那么就有必要通过休息来恢复能量。作者为休息打call的原因有三:休息有利于提升洞察力,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以及安逸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没有那么重要。而且还援引了一项研究结果说明:“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最复杂的职业挑战。因此,屏蔽工作的习惯并不一定会降低你高效工作的时间,反而会使你开展的工作类型多样化。”

需要补充的是,休息的方式并不就是我们本能反应的出去浪和葛优躺一类。总结一下作者所指的休息是:放松、冥想和切换。放松顾名思义,不用多解释。冥想作者就建议读着也使用他自己在深度工作训练中使用的一个方法:即有成果的冥想。有成果的冥想的目标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切换简而言之就是在计划安排的事情里对内容做调整变化,而不至于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相同的事物内容上。比如你是否相信消遣就是要没有任何计划,没有责任。再比如安排得一板一眼的晚上是否会让你在第二天工作的时候感到困乏,无法焕然一新?作者不这么认为,结合自己的经验,他认为人们都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疲倦。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这听起来跟作者所说的要学会休息以恢复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似乎有点矛盾,但实际上如果你注意到切换只是作者所说的休息方式中的一种,就会明白二者并不矛盾。切换工作事务内容可以延续时间利用的同时获得必要的休息调剂来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产出,但并不是说可以一直工作不休息。

从作者所说的深度工作四大原则中贯穿理解总结,注意力资源、时间计划管理和休息管理三者即是深度工作实操最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

相关文章

  • 拆书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读《深度工作》(3)

    浪客笔记:记录、分享读书笔记、学习笔记、杂谈随笔 全文约28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深度工作》这本书的第二部分...

  • 《深度工作》拆书3

    R P45原文忙碌代表生产能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

  • 《深度工作》拆书课,学到这一招就管用(上)

    周末参加了师父紫凌的拆书课《深度工作》,3个小时的思维激荡,在互动式体验中,对深度工作的辨析,如何养成深度工作的习...

  • 深度工作拆书1

    R这是前言原文照搬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 《深度工作》拆书5

    R p181 远离社交媒体 关键少数法则: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如上文所述,许多不...

  • 《深度工作》拆书2

    R P45 原文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

  • 《深度工作》拆书4

    R P166 选择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法: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

  • 学员+4组+杨林林+【202002训练营-W2D3-深度工作】

    W2D3拆页:深度工作 R原文 摘自图书:《深度工作》 片段1:习惯化 习惯化 在《纽约时报》的同主题专栏中,大卫...

  • 如何在下午五点半前下班?|《深度工作》阅读笔记

    这周读的是《深度工作》,作者卡尔·纽波特。 这次的读书笔记从「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意义及如何深度工作」三方面...

  • 深度工作

    文/毛毛 ——· 关于《深度工作》 ·—— 《深度工作》是本帮助你深度思考、提升效率、优化脑力的书。这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 ▏深度工作实操指南:读《深度工作》(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o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