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社会学
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角度看区块链

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角度看区块链

作者: 沛文沛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21:30 被阅读0次

本篇为《全球科技通史》的读书笔记

开始记录一切

除了吃饭和睡觉,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和外界的信息沟通上(如上课、开会、写邮件和读报纸),人类的发展其实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最重要的媒介是语言和文字。有了语言和文字,人类才可以把经验和知识代代相传。
在此之前,信息的传播只能靠生物的DNA。一个物种因为DNA的突变,获得了一种以前没有的特性,如果它们被吃掉,或者变得难以生存,这种藏在DNA中的信息就不会被传下去。反过来,如果新的特性让它们能够躲避天敌,或者更好地捕食和生长,相应的DNA信息就被传给了后代。但是,这种信息的传递非常缓慢(除非人为刻意改变物种的DNA),物种的变化都是以万年为单位的。有了语言和文字,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父辈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看到的现象,都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传递给后代。
语言可以实现知识的口口相传,但是由于人的记忆会出错,或者中间一些人突然死亡,那么之前的经验也就随之失传。因此,没有文字的语言有很多局限性。文字恰好弥补了语言的上述不足,它可以将准确的信息大范围迅速传播。因此,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而且大大加快了文明的进程。
有了文字就能够表达概念和事实,但是要记录和传承复杂的思想和完整的知识,则需要完整的书写系统。在语言学上,书写系统和文字是两回事。中文和日文都可以用汉字,却是两个不同的书写系统。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杰克·古迪(Jack Goody,1919—2015)认为“书写支撑文明”,因为仅仅靠简单的、意思不连贯的图形文字显然做不到将人类积攒的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一切需要靠书写系统。当然,书写系统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从文字的出现到书写系统的产生,分界的标志是什么?语言学家会给出精确但很复杂的定义,简单地讲,一个书写系统必须有动词,形成意思完整的句子,而不是用简单的绘画来描述事情。

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系统也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即使比较保守的估计,也有5500年的历史。在三个世纪之后,即在大约5200年前,古埃及人独立发明了基于象形文字的书写系统。中国的文字以及完整的书写系统可以追溯到殷商中期的甲骨文(见图2.8),距今大约3400年~3200年(有的说法是3500年前)。这里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甲骨文并不仅仅是一个个有单独含义的文字,而是包含了简单动词,因此,它是一种书写系统;第二,甲骨文是颇为复杂的文字系统,里面包含很多原始的汉字。我们知道,任何发明都不会凭空出现,古代中国不可能从完全没有文字一下子发展出4000多个汉字。因此,应该存在更早、更原始的书写系统原型,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只在一些更早期的陶器上看到、找到了一些图形符号。虽然一些学者很牵强地认定那些是更早期的文字,但是大多数学者并不认可。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的书写历史不如上述两个文明长,但是学者们都承认,中国的文字和书写系统是独立发明的。 图2.8 甲骨文
书写系统最大的作用在于包括知识在内的信息传播,更具体地讲,它包括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所谓横向传播,是指在同时代,通过书写的文字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这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信息,还能帮助建立起比部落更大的社会组织,使得城邦和国家的出现成为可能。所谓纵向传播,就是指先人将知识和信息通过文字记载下来,传递给后人。这样即使相隔成百上千年,后人也能了解到之前的文明成就。古希腊的很多科学论著在中世纪的欧洲失传了,但是十字军东征时,欧洲人从阿拉伯地区带回了那些书籍,并导致了文艺复兴之后科学的大繁荣。没有书写系统,科技就不可能在先前的基础上获得叠加式进步。此外,正是因为有了书写系统,我们才对过去几千年前发生的很多事情有详细的了解。今天,我们对5000年前古埃及发生的事情,比对美洲原住民1000年前发生的事情了解得更多,这便是书写系统做出的贡献。
书写系统的出现除了大大加速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之外,还使得社会迅速分化。在古代,每一个人都能说话,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书写。因此,在近代教育普及之前,对文字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书写能力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以及能够在社会组织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从各个文明书写系统出现的时间来看,它们和奴隶社会的诞生、阶层的出现时间是一致的。也正是由于读写对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有些文明将它变成了少数精英的特权,因为知识的传递受阻,使得这些文明的发展非常缓慢,玛雅文明便是如此。不过,当时依然有很多文明在普及读写能力,比如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因此它们在文明的进程中能够后来居上。
《全球科技通史》【吴军】

从上文可以看出,即便在现代通讯技术出现之前,掌握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作为社会分工,都造成了社会的层级分化。信息记录,传播成为一个社会权力的分配。
当现代通讯技术出现之后,人人都可以生产信息了,这个社会权力的分层就被打破,所以看到很多官媒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一些自媒体。
但是当信息过剩之后,对于信息的分发就替代信息生产成为新的资源。比如百度,谷歌掌握了信息的聚合分发权力。
信息的聚合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当效率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信息的权利没有同步升级,也就是关于数据的生产关系出了问题。
而且作为聚合平台,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就成了问题,比如百度的魏则西事件。信息的一致性最根本的方式,是信息的需求方和生产方直接对接。通俗的讲就是,扩大链接数量,增加通信带宽。表现形式就是改变了网络拓扑结构,任意两两之间可以互相直接通信,这个技术基础就是5G。
要确保信息从产生到传递的过程中保持准确,不被篡改,则需要的不是在效率的维度继续做文章,而是在可靠性,一致性的维度努力,这就是区块链的特性。
区块链系统也就是一个脱离于特定设备的冯诺依曼机,可以做到在存在不可信因素的环境下构建信任的作用。信息在生产的同时把指纹上链,在传递接收的过程中验证指纹的一致性。这样的方式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目前常见的场景是账本的一致性,也就是避免比特币双花的问题。为了确保这种一致性,在效率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这也是达成信任的成本和代价。以可控的能源,硬件成本去替代人类谈判,共识的成本。
信息从产生到传播,到被使用,都是在保证一致性的前提下使用的。这样构建出来的数字经济,才可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得到一致性保证的数据获取最多的交易收益,没有一致性保证的信息,无法得到交易收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角度看区块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pn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