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hi,我是梅子姐姐。
4月份开始关注中医,想自学中医调理自己的身体,也能关注家人的健康。开始网上找相关视频和书籍来看,过程中了解到《黄帝内经》才是中医中经典中的经典。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哲学书籍,它是以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展开,从阴阳、五行、四气、五脏等论述人与世界的关系,与四季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中医的相关知识。
我看的是《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系列》,曲老师不仅会讲解文本知识,还会结合自己多年中医经验及文学功底去做更深入的讲解。从《黄帝内经》的学习中不仅能学到中医知识,还能学习到古人的大智慧。
我不是脾气急躁,只是肝不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急性子,脾气急躁,我妈也是这种性格。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把这归为“遗传”,也总是用这个理由逃避改变。
每次因为脾气急躁和朋友发生矛盾时也总是用这个理由去和朋友沟通:“你也知道我性子急,别放在心上。”而我的朋友们也都了解我的个性而大方的原谅了我。但其实要有一番作为,脾气急躁是大忌,智者都是喜怒不形于色。
看了《黄帝内经》才知道,肝气郁结,易燥易怒。肝不好,还会影响月经不调,脸色暗黄。肝主目,眼睛也会受肝影响。
而生气会更容易让肝气郁结,最后形成肝毒,女性的很多病都是因为这个引起。所以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女性如果想不变黄脸婆,都要养肝,少生气。
每天要喝八杯水?
在我之前的观念里,多喝水可以给身体补充水分,帮助身体排毒。所以每天我都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自己喝满8杯水。
学了中医才知道,水不是喝越多越好,脾胃不好的人反而不能多喝水,水喝多了会造成脾胃的负担。脾胃不好的人要按需喝水。
养脾胃才是养生之根本
脾为土,主运化,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壮有力时,才能有效的将吃进体内的营养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的动力。脾胃不好,吃再多好的东西身体都没办法吸收。所以,伤什么都不能伤脾胃之气。
所以养生的顺序是:
1、先疏肝。如果肝气郁结,脾气就无法运行顺畅,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先疏通肝气。
2、健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中央脾土,只有脾胃健康时才能很好的发挥运化功能,身体才能取食物之精华,去食物之糟粕。
3、祛湿气。肾为水,湿气重时容易中焦堵,上火不能下行。而脾胃调理好以后,体内的湿气才能有效的排除出去,避免反反复复。
4、补气血。身体疏通以后就可以补气血,增加身体的能量。气血足了,能量强了,也就能干成事儿,自己气色也会越来越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到中年越来越发现,没有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了。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的欲望、贪念、纠结。但是放下这些我们只剩下的就是我们这具身体而已。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执念而已。
《黄帝内经》讲的是生命之道、生成之道、成天之道、元气之道。治病只是它的极小部分,明白了生命之道,大欢喜,大去处,生命自会绵绵不息。
点亮【赞和在看】
关于梅子:
一位30+喜欢折腾的女性,创过业,打过工,希望拥有身心灵都自由的人生。信奉长期主义,终身成长,持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