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以前,提起阅读,我是相当嗤之以鼻的。
大学毕业后有6年,我都很少碰书。直到有一天在微博里看到了彭小六老师的知识管理训练营,我才知道读书居然有这么多好处。于是,开始了两三周看完一本书的体验。
看的书多了之后,才懂得了樊登老师说的那句话“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方法。”
今天早上看完了鼹鼠的土豆老师推荐的这本《高效能阅读》。
本来想着是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的,看完才知道这本书里的方法真的是包罗万象,一下子就被如何喜欢上读书,并保持阅读兴趣的方法给吸引了。
要是早看到这本书,估计之前的几年就能够看好多书了,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些方法吧。
1 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享受十条读者权利。
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一段不想再看书的心路旅程。
因为觉得学校里的书本都很枯燥,很多还都要死记硬背,恨不得考完试就将书本烧掉,以后再也不碰触。
那怎样才可能让我们重新捧起书本呢?
我记得自己重新开始捧起书本时,第一本阅读的是《向前一步》。那时候的自己职场受困,感觉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无趣,与人交流都没有什么乐趣。
捧起书本之后,才发现女性的生涯也有另一种可能,没有必要用当下的现状束缚自己思维的自由。
读书,应该等待时机。
当某种内在动机涌上心头时,自己从书架上抓出自己想读的书。
法国当代作家佩纳克提出了如下的“读者权利十条”:
001 不读的权利
002 跳读的权利
003 不读完的权利
004 重读的权利
005 读不择书的权利
006 包法利症(易受小说内容感染)
007 读不择地的权利
008 随意选读的权利
009 朗读的权利
010 默读的权利
以往,我们只是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因为这样的认知,导致我们觉得读书痛苦,最后导致厌恶读书。
知道了这些阅读的权利,你是否对于阅读有了新的看法?
2 注重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
读书的时候,我们的教科书内容枯燥乏味。
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联系,读书的唯一考核标准就是是否记得书中的概念、定义。
死记硬背的痛苦已经留在记忆中。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内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强记,往往考试结束就忘得差不多了。
等到求学生活结束,才发现什么样的书能让自己真正看得进去?都是那些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关,能真正帮自己解决困难、或者找到方法的书。
当了妈妈之后,遇到孩子吃辅食、身体不舒服、或者孩子叛逆时,我才真正感觉书本帮了自己大忙。
当孩子习惯性地说“不”时,我不再愤怒地要求孩子屈服,而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乐于放下玩具,转而到餐桌上一起吃饭。
有了育儿困惑和处理问题的障碍,为了提高自己处理的技能继而进行阅读,以此来确定哪些方法适用、哪些不适用。这样,每天的生活都变得切实而有进步。
《教育的目的》指出,以教育为目的的学科只有一个,便是“人生”,纵使其呈现的形态千差万别。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了解的那般,学校里的学科清单足以代表“人生”吗?
3 从薄书开始,参加读书会等,降低读书门槛。
当我们想了解哲学的时候,看到厚厚如砖头般的书籍,你还会有勇气继续翻阅吗?大概率是从此束之高阁。
但如果,你能从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或者是一张思维导图入手,这样会不会更容易坚持读完。一旦读完了一本,你对于了解一门学科的热情就容易保留,使之成为鼓励你开始阅读下一本的诱因。
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请记住“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
先读完一本简单的,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和自信心,再继续提升一个难度。
信心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成长,也是一小步一小步走出来的。
对于刚开始重启读书的人来说,参加读书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光是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听到不同角度的解读,同时也能迫使自己读完一本书以便加入到讨论中。
同伴的支持也会成为读书的一种激励。
4 在家里创建一个舒适的读书角。
如果家里有个让你非常心动的角落,比如有落地窗、布满阳光、有软软的靠垫和舒适的沙发,旁边有几本自己喜欢的书,那你会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在那个地方?
其实,创建这样一个角落并不需要大投资。
只要买个书架和一个懒人沙发就可以,也可以配置上舒适的护眼灯。或者买一把人体工学的椅子,放上回弹腰垫,以此让自己保持舒适的姿势。这样看书和办公都有了心动的场所。
如果有小书桌,还可以用上阅读支架,这样就可以解放双手,做笔记或站立看书都不是问题。
只要配置了舒适惬意的读书基地,我们也就会更愿意买上喜欢的书,花更多的时间待在读书角。
读书是件很自由的事,找到激发自己好奇心的主题就可以开始;
遇到问题,通过书籍找到方法,随后验证进行方法的取舍,这样书本就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
从读一本小书开始,参加读书会开始,有了低门槛,读书的开启就更轻松了;
有了舒适的读书角,读书成了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欢迎留言说说你喜欢阅读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