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五下午,一位网友与我聊天他告诉我他老家村庄的名字,刚好与我老公的老家相隔不远,还问我老公的村名。
我回答的特别搞笑,原话是:我没问过,反正就是你们那儿,具体的村名我也不知道。
网友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应该问,也必须知道。
我的回答好像不诚实,其实非也。
2000年我和老公在租住的房子里结婚,婚礼在酒店举行。至今结婚二十年,逢年过节都没有回过老家,其中有两年是老公的父亲来我家过的。可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与老公的家人相处少之又少,只有亲戚逢人生大事才聚在一起,次数可想而知。
老公的母亲1995年离开人世,用老公的话说是回家一次哭一次。
老公小时候不听话,他的父亲嚷他,还不听就打,虽然打怕了但还是不听话,于是他的父亲就不管他了,导致父子关系僵化。
由于老公经常受他父亲的打,对他的母亲就有所倚靠,他从未挨过他母亲的打,所以感觉只有他的母亲对他最好。别的孩子从寄宿学校回家都有母亲关照,老公没有,于是他想起母亲就哭。对老公来说,家是伤心地!
由于老公惧怕他的父亲,生怕因自己不满父亲的意挨打,于是就疏远他,直到父子面对无话可说。
老公的老家有三处院子,一处是四间平房给了他弟弟,原因是因为他弟弟没考上学;另一处是三间老房子,原来房顶露天,后来经过修缮也能住人,相比露宿街头要强一些;还有一处三间没顶的石头房。后面的这两处院子是我和老公的,房子有,但是没有任何生活必需品,这是我们逢年过节不回家的主要原因。
房子是仅老公的弟弟弟妹两个人随意选的,后来老公的弟妹说自己吃亏,老公的父亲看不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说了一句理性的话:你嫌吃亏就换!那以后老公的弟妹再也没说过,看来她还是满意自己的房子。
2003年,老公的堂妹结婚,要我们回家送亲。因路远,所以头天就回家了。老家有事我也乐意去,晚上,问题来了。
老公的大娘家房子也不宽裕,只够自己使用,平白多了我和老公实在住不开。老公的大爷安排我们住宿时感觉为难,老公的弟弟弟妹就在跟前,也不说让我们去他家住,那天我感觉特别生气。
不经历事情是看不到人心的,那时我断定老公的弟妹不招人待见,就那一次我决定再也不回老公的老家。
想是这样想,一个人的婚姻牵扯到两个家族,即使我想超凡脱俗,还是抵不过世俗,最终还是随波逐流。
2005年冬,因老公的老家有事,下班后天黑了,我只好打的回去。司机问我去哪儿,我说张庄镇。一路上我告诉司机怎么走,那时候年轻记性好,虽然只去过两次老公的家,但是路线却很清晰。
走到老公家门口,我说:我看这个大门像,我下去看看是吗。
司机听了我的话,不相信地说:你家你不知道,还用看?!
我打开车门,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第三次来,真的不敢确定,更何况是晚上。
当时村里没有路灯,我们也只有一个小灵通让老公带走了。
这看是一个笑话,实则是我经历的事实。
老公的老家,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家的实质都没什么,何况是村庄的名字,更无需记忆。
老家,让人牵挂的不止是那桌饭菜、也不止是冬天屋子里温暖的炉火,还不止是房间的宽敞明亮,更不止能给自己多少农产品和钱财,而是让人温暖的人性!
老公的父亲不知还能支撑多久,老家再不让人舒服该去的还得去。我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做有悖常伦之事。
时光慢慢淘汰人,随着岁月的积淀,老家的事情越来越少,回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不快的往事也会越来越淡,直到消失在记忆深处。
不管好事还是坏事,有回老家的机会就回吧,尽管有些不如人意,那里是老公的根。人什么都可以忘,就是不能忘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