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月天
今天读到一文,是一位解剖老师在解剖课上讲的一个故事。
说多年以前,在一次抓捕任务中,已经上了手铐的犯罪分子突然猛烈反抗,搏斗中手铐重重砸在一位民警的脸上,自下而上划出一道大口子。
队长带着满脸是血的民警到医院急诊处理伤口,急诊外科的医生接诊,初步检查、消毒、打破伤风疫苗。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普通外科医生发现虽然民警面部的伤口又大又长,且需要缝合,但最严重的却是下方嘴角处的伤口,还伴有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应该优先处理。
“那就赶快处理吧!”队长说。
“不行,这个得找口腔科专科才行。”
于是呼叫口腔科医生会诊。过了一会儿,口腔科医生到场,检查伤口、清创、止血、缝合。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口腔科医生缝合伤口至鼻子下边,不缝了——再往上的部分,需要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处理。
于是又联系耳鼻喉科值班医生到场,检查伤口、清创、止血、缝合。队长跑前跑后排队交钱。
耳鼻喉科的医生缝合伤口到眼角下边,不缝了——再往上就不属于耳鼻喉科的范围了,眼角的伤口需要请眼科医生,额头的伤口需要请普通外科医生会诊处理。
队长跟民警两个人干瞪眼——就这么一道口子,来来回回耽误了半天。
于是他们回到急诊外科,“您这里不就是急诊普通外科吗?干脆您先从上面给缝上得了”。
普通外科的医生缝合很顺利,没缝几针就接近眼角了。
医生说:“这个地方你还是找眼科医生处理吧。”
“哎呀,大夫,这口子上下都缝了,就剩中间这1厘米,您就甭折腾眼科大夫了,接着往下缝吧,我们这还赶着回局里办案呢!”
这位普通外科医生也是热心,在眼角上唰唰两下,就把整个口子给缝完了。
皆大欢喜。
但是,他缝到了泪囊。错误的缝合很快引发了泪囊炎,泪囊炎又继发角膜溃疡。
最终,角膜溃疡导致右眼失明。
那个老师说完举着一个颅骨,又说:“从今天这堂课开始,你们算是踏进临床医学的门了。我给你们讲这件事,不是为了吓你们,而是想让你们记住,在以后的工作中,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永远要对生命保持敬畏。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寻求兄弟科室的帮助,这不是为了帮你分担责任,而是因为他们比你更专业。”
很震撼,有没有?读后我总感觉这个老师的话言犹在耳。
读前文我以为作者要谴责医院数量繁多的科室分类,在这种庞大的专业划分体系下,一方面是患者受到困扰,因为很多情况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所以不知道怎么挂号,会让人感叹病患真是伤不起,耗时耗力耗财,还总让人感到迷糊和苦恼。另一方面,医院病症被单一化、器官化,也很可能导致医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不断精深某一专科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进行系统性治疗的能力。
然而并没有,后文自然转折到作者想表达的术业有专攻观点。那位老师告诫学生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寻求兄弟科室的帮助,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永远要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