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红友也问过我这个问题,说曹雪芹到底有没有写完红楼梦?是写完了,后来被毁掉了,还是没写完他就去世了?
这个问题应该没什么争论,答案就是: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只是由于很多原因,结果只保留了前八十回。实际上也只有七十八回,很多版本都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现在看到的,都是后补的。
先说我为什么认为红楼梦是写完了的。
原文第一回就说的很清楚了。“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这是通灵宝玉经历尘劫之后,复归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既然是“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自然会是完整的故事,是繁华到贫穷,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
紧接着还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既然能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自然是创作完成了的全本,不会只有前八十回。
有人会说,这是第一回,也许这只是曹公对于红楼梦的整体构思,是写作大纲,并不代表他最终完成了红楼梦的整体创作,就像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虽然提前交代了众人结局,但这不能证明红楼梦最终一定是完成了。
这个疑问有道理,但另一个红楼梦创作完成了的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脂批。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两千多条批语,这些批语里,多次透露八十回后的情节。
比如说宝玉最终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比如说王熙凤薛宝钗,后文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比如说“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比如“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再比如“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比如说宝玉“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比如说袭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类似透露八十回后情节的脂批,还有多处,不再一一列举,从这些脂批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信息。
其一,红楼梦的确是写完了的,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其二,红楼梦全本应该是一百一十回,如今只存八十回,后三十回不见,并非如今的百二十回版本。其三,八十回后的文字之所以没有保存下来,其中一个原因是被借阅者丢失了。
这就说到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八十回后的文字,一点线索都没有?按理说,红楼梦是抄本问世,不像现在,书都是一本一本,系统地装订在一起。那时候,红楼梦一出来,都是几回几回地钉在一起,不是一个本子,即便被到处传阅甚至丢失,也不可能三十回全部丢失。
除了被借阅者迷失,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后三十回的文字太露骨,太大胆,触犯了某些禁忌,为当权者所不容,也就是说不合时宜,于是这些文字被人为地藏匿或焚毁了。
按照情节推理,我们知道,八十回后紧接着会发生的情节,应该就是探春远嫁,而根据探春判词和曹公在前八十回里的各种伏笔,探春远嫁应该跟皇家是有关联的,很可能就是后世红学家研究得出的朝廷在边疆打了败仗,用探春去和亲,这在当时,显然是敏感内容。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权臣和珅看到了红楼梦,非常喜欢,准备献给乾隆,但他觉得后面几十回太悲惨,也有些敏感,于是就直接拿掉了,然后找人续写了后三十回,最终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文字入选,因为结局还算圆满。
当然,当今红学界又否认了这种说法,从高鹗续变成了无名氏续,说当年程伟元高鹗只是刊印了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即后来的程甲本和程乙本,虽然像俞平伯说的高鹗保全红楼梦有功,但并不是续写。因为史料不全,可资佐证的东西不多,所以这也是个“悬案”。
实际上,续红楼梦的又何止高鹗(或无名氏)一人?清代的无数文人,很多都曾续写过红楼梦,但看这些续文,大多都很难跟前八十回的明里暗里的情节衔接上,即便被公认续的最好的现今的后四十回,也有很多硬伤,比如宝玉结局,比如兰桂齐芳,比如柳五儿还魂,比如贾芸等人设……文笔也差了很远。
红楼梦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详细描写封建贵族生活的小说,没有亲历的人,是无法想像,也不可能写出真正跟前八十回一样水准的文字来的。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真正的八十回后的文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