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期待着有这样一节关于阅读的课,昨天课程结束后意犹未尽。从2016年9月我走上教师岗位那一刻起,我就深知阅读对我的重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谈阅读真的是只能浅浅的谈一下,不过还是给我了一些鼓励和和思考,希望我们青椒学员、我们一线教师都能与书为友,终身阅读。
润物细无声我的阅读动力来自于我的学生。在我刚上班时,任生物课教师,当讲到《消化和吸收》时,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非常困,我就讲了关于和消化吸收有关的故事:余华作品《活着》中的富贵给小孙子吃黄豆,结果孩子撑死的故事,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全班学生鸦雀无声,目光炯炯的认真听讲,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故事中来,很快就上完了这节课。经历这件事儿后,我就发现孩子们还是很喜欢故事的,所以以后的每一天我上课都会想一个简短的故事开始我的课程。可是要每节课都用故事引课我自己本身就要大量的阅读,不但要大量的阅读而且要广泛的阅读。
润物细无声说起广泛的阅读,那么如何突破自己的阅读局限呢?
最近热播剧《大江大河》中的一段话对我影响很大。现代工业讲究的,一是社会分工,二就是社会协作,管理别人也是一种协作,你要同别人协作,就要充分了解别人的特征。社会是由大众构成的,可能有的人不如你优秀,有的人不像你那么上进好强,但是你又离不开他们,你要同他们协作,就要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别人能够跟得上你。”“工作往往就是在妥协和博弈当中完成的,这就是和光同尘的精髓。”那么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要在“妥协与博弈”中去阅读。我个人比较偏好文学艺术、哲学等的书籍,对于历史地理我是不感兴趣的。故事剧情到这里也差不多要结束了,才疏学浅的我第一次听到“和光同尘”这个词语。我特意查了一下它的意思,这个词语出自《老子·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意思是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与好坏都能相合,不自立异。后多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把所有的光中和在一起。同尘:与尘俗混同。我的阅读也要“和光同尘”。虽然比喻不正确,但能激励着我继续读我不喜爱的书。
润物细无声书是可以广泛阅读了,可是要建构高品质的阅读趣味。
听了昨天郑桂华教授的分享,我找到了自己读书的缺点。我是一直在坚持阅读,可是“思考、比较”的过程是没有的。读了也就读了,是记住了书中的几个典型小故事,能和学生浅显的谈谈故事的梗概,能给他们讲讲其中的道理,可是只有这些,没有迁移。那么在建构高品质阅读兴趣上我要从自己的阅读方法出发。要在比较中阅读,深化阅读;要在反复中阅读,建构体验;最后可利用冥想扮演角色,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润物细无声身为师者,学于终身,阅读于终身。希望我自己阅读的好习惯,可以传递给我的学生,对他们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