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探索做什么事情能让自己有满足感,并能对自己的生活有记录和反馈作用时,我认可了写作这种方式,并开始逐步尝试让自己的想法流于笔端。
许多朋友对我的行为表示赞许,但同时也感慨自己意愿不足,无法安心写作,或者没有时间让自己留下文字痕迹。
但我真诚地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写作的冲动,都想把自己曾经的美好记录下来,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探究记录下来。从每个人热衷于发表各种朋友圈、微博、空间状态,和朋友共享心情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人类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求。
那么我想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开始写作,并且能够写得有模有样,当然我们需要一些方法。
写作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和她曾经共同经历了许多。
还记得我们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时期,反复练习作文时候的经历吗?我们常常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在文章中采用金句名言,大段引用名人轶事,却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挖掘自己的人生。那时的我们觉得自己阅历不够,不能得出深刻的结论,所以害怕露怯。
等到了大学时期,那时的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经常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吐槽对现实的不满。或者在社交平台上,用自以为文艺的情怀和深刻的追索来给自己打上标签。
当真正接触人生真相,独立承担种种社会责任之后,我们终于从自我感动式的文艺情怀中走出来,切实感到自己有必要想清楚一些问题:自我是怎样的,我们热爱什么,到底追求什么,才能让我们从单调重复的社会劳动中拔高视角,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而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在这个阶段我们最有必要开始写作的原因。我们需要面对最真实的自我,明白自我和世界的联系,做到“认识你自己”,认识世界的真相。
人生之路看似如此漫长,可生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们身边都有白发老人,我们都相信他们曾经拥有丰富的经历和蓬勃的情感。可若他们未曾给自己留下记录,后辈即使兴致勃勃,也难以窥得一二。
如果一切辉煌与波折的经历,一切荡气回肠的情感,一切对自我和人生的庞杂思考,就这样随着生命的老去和终结画上了句号,你是否觉得遗憾,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为自己留下点什么,即使不能满足儿孙的好奇之心,也足够让自己在暮年之时,微笑着翻阅?
如果你此刻觉得确实有必要开始写作,那么我们可以谈一谈,如何破除陈见,开始写作之旅。
有的人把流水账式日常记录当写作,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辅助性质的日记,而不是真正的写作。流水账把视角禁锢在事件本身,缺乏与灵魂的共鸣。
如果文字没能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提炼和总结,那么其意义就要被削弱。
相比起来,读完一本书作读后感(不是摘抄),或看完一部电影写反思,或前往一个新鲜之地把心路历程做份梳理——种种形式,升华出对人生和自我的共性总结,并有一定的引起他人共鸣和沉思的价值,这就开始进入真正的写作范围。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功利的说法,说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素质之一,这个时代会逐渐淘汰不会写作的人。这些言论所指向的写作往往是公文写作,空话大话一类。
如果我们为此而焦虑,那大可不必,一是应用文写作有套路可循,适当培训后更能妙笔生花;二是它们属于文字材料,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并不走心怡情,不算能够滋养人的写作。
所以,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写作是表达真我的过程。很多时候当我们与亲朋好友交谈时,由于要符合社交习惯调适自己的话题走向,我们很难罔顾他人的接受能力,真实地表达所思所想。
而写作就是一个机会,让人把真实流于笔端,哪怕偏颇,哪怕肤浅,但是忠于自己,就能让身心灵魂有机会统一。
人人都是有表达欲望的。压抑自己的表达欲望,听从他人而非自己内心的声音,会向内对自己造成封闭和伤害。写作开辟了一个真实不自欺的角落,有利于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在我们成长和完善的道路上起着良师益友的作用。
有前沿理论指出,在未来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类想要获得幸福感,必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自我调适能力。面对现在抑郁和焦虑横行的时代症结,写作能帮人形成稳定的自我。面对惊涛骇浪,虽摇晃呼应,却不会崩塌倾覆。
写作也是一个梳理经验,提升思维的过程。如同我们学生时代听课,如果不做笔记,不提炼观点,不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做总结或画结构图,就无法系统掌握知识的内涵,将之有效内化到自我认知结构中。
对于某个领域或某个话题,我们常常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但我们很少尝试将它们系统地整理好。它们如电脑磁盘里的碎片般,占据我们的大脑或心灵空间,却难以在合适的时刻调用。而写作正是人系统地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思路的过程。
写作也是突破自我的一种方法。通过安心写作,人可以发现许多以往不曾拥有或未曾觉知的潜力。
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拥有非常有趣和新奇的想法;发现自己能让多年前一瞥而过的观点或场景生动地浮现;发现自己能积累快乐的回忆片段,生成控制当下情绪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对身边人或未来做出准确而有价值的预测……别低估自己的潜力,我们是有智慧的生灵。
写作是让生命浓墨重彩地上演后,留下照片纪念的方式。许多个长夜中我们辗转反侧,思绪如星辰般浩繁。我们时而被牵回过往,以第三视角观察自己;时而对未来感到热血澎湃,在想象中抵达彼岸。
遗憾的是,在那一次次思想盛宴结束后,在第二天黎明的曙光照亮世界后,你与自己的对话再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们有必要让每一次思想震荡,在纸上找到安居之所。
写作过程也是一个追问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的过程。我们幸运地生而为人,拥有丰富的灵魂,若不曾把握机会对人性进行深刻的了解,那就不算真正清楚明白地活着。
我们难得地成为自己,却不曾理解成为自我意味着什么。这亦是一种遗憾,毕竟高贵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只有一次。
许多人因为喜欢研究自己,反观内心,从而对人类心理产生兴趣。有的人因这敏感性成为作家,为大众解读人性,指点迷津;有的人专研一项,做了心理学家,如武志红老师。
他从1995年起许下心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是怎么回事”,到2016年出版了呕心沥血的个人标志性作品《巨婴国》。他总是反复强调,正是通过对自我的拷问和钻研,才得以将个体特征扩展到群体共性,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中国人的国民性。
还有人因热爱自我追问而投向宗教领域,灵修领域。有的给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信仰,获得平静与幸福;有的做了他人的精神导师,帮众生开悟。排除那些跳梁小丑、追名逐利之徒,无论你喜欢学院派还是江湖派走向,自我追问最终会引领人走向平静的内心。
我们自然不必变成一个心理学家或灵修大师,但是可以做一个爱好者,了解自己的同时也了解他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操作——明白人们灵魂深处具备哪些共同现象。
所以也许写作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自我追问,不断发现另一个自己。明白所谓独立精神之意义,把自己从社会芸芸众生中抽离出来,认真地从镜子中重新审视自我。
那么如何让写作变得更舒服,更遵从于内心,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平台都在教人套路,教人迅速将文字变现的方法,但是真正能让自己开心和平静的写作并非套路。
遵从内心感受进行写作的同时,有一些误区还是要避免的。比如说,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摘抄太多,引用太多(我们要争取脱离学生时代八股的禁锢)。即使是读书笔记,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悟。
再比如,在行文中不自觉想要炫耀什么,高高在上。要意识到写作是倾诉而不是宣扬,努力和想象中的读者平等交流。
再比如,对经历只是做到复述而已,没有提炼和总结,回顾时不能感知到那时的情绪和思考。写亲身经历是最容易打动他人的,可是如果连自己都没有被打动,那这份记录的价值就被削弱很多。
再比如,尝试讲道理时,不能够结合生活中一些生动的案例和经验去佐证自己的观点。让道理孤立单薄,不能说服自己。即使作品完成,也很难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如果能在实践中尽力避免类似问题,我们会逐渐发现,流诸笔端的文字洋溢出令人心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习悦纳自己。许多人在回顾过去的文字痕迹时,常常产生为自己当初的幼稚或专断感到羞愧的情绪。
要意识到,这是我们每个人真实成长的历程,我们只需对自己负责,不必难堪,不必冲动之下销毁记录。只有全然接纳自己,认识到每个不完美的部分都是曾经的我们,人才能从回忆中成长。
如果把写作视为思维训练的工具,那么我们更可以轻松自在,不轻易受外界评判标准的影响。我们只需专注于剖析自己,剖析世界,记录回忆,记录成长。
其实我相信,许多人只需要有人帮他意识到写作这件事本身的意义,而怎么去做,大多数已经了然于心。
从每天写一点反思开始,从每天500字的坚持开始,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那是你给自己创造的魔法国度,在那其中,你真诚,开放,独立,敏锐,而这气质会浸染你生命中每一段时光。
愿你写的开心,过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