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凡老师谈青少年“身心合一”

高凡老师谈青少年“身心合一”

作者: 杭州传谦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12:57 被阅读0次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求得身心的实效,转化身心的素质。这是“本”,一切具体的知识、技能,都应该立足这个本,否则就成了雕饰、粉刷。

                                    ——高凡

          养生的根本,在于养气。

                                  ——高凡

          规律就是捷径,效果出自本然。教育的基础应该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养成,成绩是兴趣和能力的自然结果。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靠符合规律的正确学习方法,古人将其纳入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行住坐卧的生活习惯之中,久而久之,不期然而然。

                                  ——高凡

            现在很多学生初中甚至小学就近视眼,这只是一个方面,实际整个身体状况都不理想。有些孩子胖得明显超出正常范。如果身体气脉通畅,代谢正常,很少会肥胖,更不可能过度肥胖。孩子正是骨正筋柔,气血调达的时候,身体应该匀称轻灵。所以,孩子肥胖不是一个健康的现象,如果肥胖再加上耐力差、动作笨拙、呼吸粗重,几平可以断定,这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一定有些问题。

            孩子的身体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身体有一个特点——柔。“柔”,就意味着容易培养和调节。正向的发展是通过合理的锻炼培养,让身体从柔到韧。“韧”,就是刚柔并济,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整日困于学习、作业,又不讲究正确的姿势、合理的锻炼,结果身体不是从柔到韧,而是从柔到刚,进而从刚到僵。颈椎、肩椎,乃至各个关节、肌肉组织过早地僵滞,甚至扭曲变形,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直接影响神经、大脑的功能,造成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低下。

          文弱书生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传统的读书人当然有文弱的,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普遍的并不文弱。因为他们为学不仅养志,而且养气,听说读写,都有养气炼身的功能蕴含其中。

          我们看古人赶考游学,千百里路,跋山涉水,风雨泥泞,往往就是一个人、一把伞、一肩书籍行李从容来去。条件好一点的也不过雇个书童佣人,能坐上马车、牛车已经算奢侈了。那时候的路况、交通、气候、食宿大家可以想见,在那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书生都可以一天几十里,一走几个月。现在的很多孩子让他坐两天的火车卧铺都觉得腰酸背痛,步行走路更是半里一喘,一里一歇,走不了十里路就累得东倒西歪了,到底哪个文弱呢?

          翻开历史可知,古人越是大学问家似乎身体越好,比如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都是可以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活,军书旁午、戎马倥偬,劳累奔驰是家常便饭,没有过硬的身体绝对吃不消。像苏轼、杜甫、李白,他们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一辈子宦海奔波,塞北江南,万里风餐露宿的生活不也需要身体的保障吗?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精神层面的,“质”是身体层面的。古人的教育,本来就是身心合一的。一直到民国时期,考大学时身体测验和体育成绩都是和文化课一样的硬指标。

          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身心合一呢?养生的根本,在于养气,所以,传统的教育除了养心,听说读写乃至行住坐卧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养气的作用纳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特别讲究怎么读书,怎么写字,乃至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看似繁文缛节,其实正是为了达到以学养身而不伤身的目的。

          行住坐卧比如说坐,古时候都是席地正坐,后来的坐具也大多是硬木而无靠背,带靠背的往往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真让人倚靠。老年或者体弱的人才可以靠一下或加个棉垫。难道古人不会制造又软又能倚靠的坐具吗?当然不是,这种坐具,包括卧具都是出于健康的要求才如此设计。如今软座、软床的危害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了。

          至于举止,古人教孩子从小就要:步,从容,立,端正,揖,伸圆,拜,恭敬,这些也不仅仅只是礼仪的形式。

          一言以蔽之:身正则脉直,脉直则气顺,气顺则新陈代谢功能通畅。除此之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则五脏六腑各适其位,身体的各个关节及肌肉组织也能得到正常的舒展和运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气自在其中。

          归纳起来说,古人重视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和行住坐卧的生活习惯,是从教育的规律出发的,里面包含了心理、生理两方面的养成,既能养心开智,又能养气健体。

          如今的学习却是唯分数是从,只考察分数高不高,不管方法对不对。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被重视,更没有严格要求,而这些才是长期熏陶、进而培养心智、锻炼体魄的关键因素。所谓“素质教育”,莫此为甚。脱离开这些,只是减少点功课,增加点才艺就是素质教育吗?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本来应该是以身心为本,有效的教育必然可以促进身心的发展,而现在却以身心为代价换取了些许分数,一张文凭,一代代人就这样被“造就”,实在是非常痛心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凡老师谈青少年“身心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lx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