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谓的老中医苏东波,指的是宋代那个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其实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章写得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许多领域,经他高智商的大脑一思索,冷不丁就出了一个顶流专家。比如,苏东波还是地道的美食家,名菜东坡肉的创始人就是苏东坡,在缺衣少食的时代,东坡肉更是成了下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730/fc995af1c4773f10.png)
说苏东坡是老中医,也不是无根无据的调侃。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时,当地瘴气横行,类似瘟疫。惠州的小圃五味轩就是苏东坡种药抗疫的地方。苏东坡开出的抗疫良方,五味药指的是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苏东坡少年时有过研读医学经历,入仕后又收集不少宫廷秘方和民间偏方,医学造诣颇高。他曾向眉山名医巢谷求得防治瘟疫的祖传秘方“圣散子”,巢谷让苏东坡指江水为誓永不传人。可在北宋元丰三年,也是会元1080 年,苏东坡被贬到黄州,这一年黄州暴发瘟疫,面对当地疫情,苏东坡不顾曾经的"毒誓",献出药方"圣散子",救民众无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730/0f74a89aecd686ff.png)
有次苏东坡跟朋友聊及养生话题,他毫无保留开出"四味药"与朋友共享,那就是“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老中医苏东坡开出的这"四味药",我认为超越千年时空,也切中当下人们"时代症状"。这药方中所谓的"无事",应该不是指安逸的生存状态,不是无所事事,更不是游手好闲,当指平安无事之意。所谓的"早寝",一般是说,早睡早起,熬夜最伤身,失眠也最伤体,睡个安稳觉睡到自然醒,是最补身体的。所谓"安步",也就是我们如今提倡的散步慢跑,健身行,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730/57858b64101600f2.png)
那么又怎么理解"晚食以当肉"这个药理呢?《东坡志林》里有这么一段话:“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就是对这个药理的进一步诠释。在宋朝物质匮乏的社会语境下,食有肉,是古人的普遍人生追求,肉可是稀罕物,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要到逢年过年才有可能吃上几口,是视为珍贵的营养补充。苏东坡说,晚食以当肉,意思是,晚饭别太早吃,以免夜长梦多一觉醒来,饥肠镳镳,这不就违反了"务令空腹"了吗?是养生大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730/510275fd7caa0bc8.png)
但苏东坡只活到六十岁出头,这个岁数对如今而言,应该算是英年早逝,现在我身边就有不少六十岁的老头都活蹦乱跳的,且还拥有一颗强烈的恋爱脑。苏东坡当时究竟是得到什么病去世的。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暑热引发疾病后,病情恶化而死。公元1101年,苏轼结束贬谪生涯,从海南返京。正值盛夏,途中不幸中暑,急泻不止、浑身软弱乏力,他素来喜服温补之药,患病后仍选用黄芪等药熬粥服食。之后他又参加友人米芾的宴请,宴后病势陡然加重,胸膈作胀,继而全身高热不退,齿间流血。可他仍坚持自行服用人参、茯苓、黄芪等温补补药,最终仅二十多天后就与世长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730/1db4dbfadcfe3af6.png)
苏东坡是不应寿终正寝在六十岁出头上。从他临终前的症状分析,现代医家诊断是中署引发的病症,而此时苏东坡依然执迷不悟于自已所追求的温补"养生经",认死理,无疑是自己名医误诊了。当然,苏东坡的养生"四味药"在自已身上沒有最大限度地发生效应,这与他终生仕途坎坷,一生许多时候都处在被流放的路上有关。命运多舛,这对苏东坡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痛惜,一代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