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生涯规划实践,需要做一些行业的职业访谈,最近一周晚上经常约各种朋友见面聊天,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于各自所在的行业看得很清晰,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弊端也很了解。跟他们交流后让我对一些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都说向往的工作就像艺术照光彩夺目,走进后才发现是生活照到处都是坑。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诅咒,都有各种各样的坑,我们不一定要跳进来才知道是坑,问问趟过这些坑的人就知道了。非常庆幸做生涯规划师职业访谈,能让我了解许多未曾接触过的行业内幕与操作手法,这也许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圈子意外收获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圈子,当我们通过各种其他方式接触了自己圈子以外的人,这种社交模式就叫“边缘社交”。
英国有位叫人类进化学教授罗宾·邓巴发现了150定律(ul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他认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好友”上千的社交网站用户与“好友”较少的用户实际交流的“好友”数量并无明显差别。人们可以拥有1500名社交网站“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大约150人的“内部圈子”。依照邓巴的定义,“内部圈子”好友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对人分界线,小学课本里刘禹锡的《陋室铭》里面就写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同样我们爱对人分类,工薪阶层、社会精英、中产阶级、贫困阶级;也爱跟别人贴标签,屌丝、女神、高富帅等等。林青贤老师写的《幸福,从接纳开始》书中有提到“界线是用来划分空间的,界线越多,空间就越窄,一个西瓜被切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所以我们发现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小,我们接触的那150人基本为我们的同类,基本都是我们生活圈熟识的人。当我们把界线去掉,看看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依然会受伤,但是我们得到的会更多。
轻轻推动我们圈子的边缘,看看是否有空间容纳那些排除在外的人。允许自己朋友的多样性,其实也是给自己生活各种可能性。我们很多人去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的领域,一般都是找熟知的朋友或事物,我们害怕面对未知领域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不敢踏出那一步与陌生人接触。
其实朋友都是由陌生人来的,陌生人点两次头就成为了点头之交,再吃顿饭就成为了朋友,朋友再多聚几次就有可能成为知心朋友。不要认为自己没有朋友,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变来的。
善于交际的人总是会把他们生活中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介绍成为朋友,他们或许能擦出不同的火花。真正赢得大家尊重的人往往是把自己变成了周围人必不可少的朋友。当你想交朋友、解决问题,你就得为别人的事行动起来,为别人付出。以前靠囤积储藏信息社交的做法已过时了,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且免费。能给大家分享信息让大家受益的人才能更加受欢迎。只有不断探索能够把我们带出传统模式、结交新朋友的方式才是可取。
邓巴数字还告诉我们每1个人背后有150个名亲朋好友。如果赢得了1个人的好感,也就赢得了150的好感;反之得罪了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150个人。因此有的人朋友越来越少,有的人朋友越来越多;有些人把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人,有些人把陌生人变成了熟悉的人。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走出去,愿意打开我们与别人的连接,愿意真诚对待每一位朋友,那么全世界就都是我们的朋友。
文|吴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