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02945/d9cb53875a9a3254.jpg)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可能会突然涌出来一句话,这句话是父母以前说过的。当然,如果再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自己会越来越像父母。尤其是在婚姻之后,当有个家庭外的人作为最亲近的人走进来时,这种感觉越发明显。双方都在延续着以前各自父母的相处模式,于是深度的磨合才开始。
当有了子女,我们无形中已经开始把各自家庭模式的东西传承下来,而且,我们会把孩子比较好的一面用来作为对外人的夸耀;相反的,把那部分最难以接受的当作孩子对自己的挑战。
在自然界中,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各有其形象与特色,这样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在家庭里面,孩子的出生会带来与家庭不同的东西,这样家族才会有新的变化,而非一成不变地守着祖上的东西。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应该观察此时自己的情绪与内心状态、身体状态,经常出现的有身体紧绷、恐惧、愤怒及无意识的话脱口而出。这并非因此而生,而可能是家族的反应模式,我们需要观察辨别,并进行有意识地觉察。
不论它们产生的原因如何,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命状态。这很需要勇气和耐心,并要时时进行觉察。
当我们能经常提起觉察时,孩子会提供给父母非常好的自我成长机会。说实话,我们在满世界的去上各种课程时,到最后都是为了看到这些东西——不过有时候是其他人看到并提醒我们,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经历了很多然后意识到不改不行了。很多的课程都设定有互动的游戏,游戏设定者把他的品质参数放于其中,这样很容易看到学员的品质短板。进而进行修订。但结果是,一些人会改变,一些人会感动,而在离开场景后又被习惯性的力量所拉回。
很少有比家庭关系更好地展现自身品质的环境,因为关系亲近、朝夕相处。
有一次中午,我想休息,孩子却一直要我陪着玩,没办法只好一起。我心里极不情愿,但又不能表现得比较明显,看着离平时午睡的开始时间越来越近,然后过了那个时间,又到了快要睡醒的时间。我充满焦虑与躁动,觉得孩子不知道关心我,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影响,孩子只是享受我的陪伴。突然我意识到,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模式:中午必须休息。如果是其他人,我可能会告诉他们自己要休息,甚至不予理会就直接去休息。但是面对孩子我没有其他办法。
也就是在看到这个时,我一下子轻松下来。
从孩子来到我们身边开始,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其他的关系,也可以以此为例来进行观察。自我观察是成长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