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商”“网红主播”“网络作家”等一大批依托于网络而产生的新职业、新群体层出不穷,突显互联网强大的衍生功能。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群专门靠商家网上搞活动或促销抽奖获利的人,他们被网友称为“羊毛党”,其行为被喻为“薅羊毛”。调查发现,“羊毛党”从无到有,人群由小变大,他们往往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在商家网上搞活动或促销抽奖中获得更多的中奖机会并以此套利。
为了获利,他们的手法五花八门,有的通过篡改商家抽奖后台直接“夺奖”,有的通过程序自动提交“无穷大”的抽奖用户来稀释别人的中奖几率,提高自己的中奖率……这些行为给一些企业、商家、用户、网友带来了困扰和损失。
因为“羊毛党”的存在,让一些真正参与活动的网友不禁疑惑:为何每次电商平台打折,我都抢不到?为何每次抽奖,中奖的从不是我?谁“薅”走了我的奖品?
案例一:互联网公司
数据被截包 运营活动彻底失败
市民阳先生是成都一家本土互联网公司的新媒体运营负责人。近十年来,他的工作重点从论坛到网络社区、微博微信,令他头疼的是,每个阶段,都遇到形式不同、本质相似的“羊毛党”。
阳先生表示,2011年左右论坛发展较为成熟之时,成都本地的各种论坛、BBS、SNS、网络社区等竞争异常激烈,因此他们常用的运营手法是通过各种送奖品的福利活动来活跃人气,增强平台粘性和用户参与度。
“当时主流推广形式就是通过抢楼等活动赠送礼品,基本每个星期都有,小到送一箱一箱方便米饭、化妆品等各种生活用品,大到送高端手机等价值数千元的电子设备。”当时阳先生发现,在论坛上做了很多次活动,来领奖的人大多是那一拨人。
“基本上能确认的有七八个。这一拨人,基本上是守着我们的活动在抢。”阳先生介绍,这群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寻找机会,专门盯各大网站;有人抢楼时间到了进行通知;还有人则挂几个ID同时开抢。“他们来领奖的时候我也问过,基本是几个女士,工作也比较闲,每天到成都各网站看有什么活动。”
进入2016年,阳先生所在的平台从社区向微博微信转型。但他却发现,虽然形态变了,但这样类似的“薅羊毛”行为却始终存在,如影随形。阳先生说,2017年转型之初,他们的平台通过微信做了个限时抢答活动。通过网友来答题,谁用的时间越短谁就得奖,大奖为一个ipadMINI。
“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就发现数据出现异常。正常网友参加活动,整个答题环节大概需要5-6秒钟。就是只把页面打开而不用去答题,最快都要5-6秒秒钟。”阳先生印象深刻的是,活动结束时发现,排名靠前的网友所提交的时间都是在3秒钟左右。
“这个在理论上来说是不可能实现。我们通过和技术人员的沟通,发现这一部分网友的成绩实际是通过数据截包。”因为“羊毛党”的存在,他们的这次推广活动是基本就失败了。“我们现在也很头痛,对这群人不知道该咋办。” 阳先生说。
案例二:健身房
定点抢健身体验券 中奖号码全是陌生号
“我们去年做‘双十一’会员活动时,本来是针对老会员做的一个福利活动,在公司官方微信号里定点抢健身体验券,前30名的用户获得奖券。
活动开始后,不到一秒钟所有券都被抢空了,真正的会员一个人都没抢到,后台的中奖号码都是一些陌生号码。”成都市民王先生是一家健身中心负责人,他回忆说,这一活动受到“羊毛党”的严重困扰,共造成公司账面上数千元损失,以及公司在会员心中的形象受损。
“个人认为,‘羊毛党’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利益的群体。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类用户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保护商家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购物中心
批量注册账号获取积分兑换商品及服务 损失数十万
惠玩平台创始人兼技术负责人李骢曾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虽然拥有过硬技术,但他也对“羊毛党”们头痛不已。
“有一个购物中心,他们的技术是托管在我们这边,在去年大概十一大假的时候,就被一群高级羊毛党盯上了。他们是有组织地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快速注册上万、上十万的账号,迅速获取积分,再用积分兑取相应产品和服务,再转销。光是这一块,给购物中心造成损失大概就是几十万元。”
最近两个星期,接到该业务的李骢几乎每天都是在熬夜对此类现象进行处理。“因为商家本身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不监管的话,每天都是损失。”李骢发现,对方也是试探着来,“第一次注册可能两三千个账号,如果不管他的话,就高一点;再不管,又高一点。”对方的注册曲线呈平缓增长状态。
“我们能找到他们(‘羊毛党’)的销售,顺着这条线往上找,但很难找到提供技术支撑的人。因为他们隐藏得很深。”李骢说,对方对外联系的IP地址都是做过隐藏处理的,所以,“他们通过程序来进行攻击,而且不停地更换源头IP地址,从技术上很难排查分辨。”
“购物中心领导也说,抓到有奖励啊。但确实不太好抓。”李骢对此表示,希望这一块有相关法律的出台,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