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偶然看到一个段子,但是却不知道该笑还是该难过。
段子如下:
讲述果子狸可以吃的儿童画册这种画册相必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和我一样家里有刚刚接受教育启蒙的小孩子的人。注音的画册明晃晃写着果子狸的肉可以食用,滑天下之大稽!而翻到书的封面,会发现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字样。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品看到这两张图片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很些震惊,就是在灾难源头的武汉本地的出版未成年刊物,竟然写着现在众人皆知的“移动病毒传播机”果子狸的肉可以吃。
震惊之下我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可能由于我是零零后对非典并不是很了解,果子狸曾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至今未考证是否属实)。
果子狸虽然本身不会携带SARS病毒,但它是杂食动物,而且活动范围广泛,可能会与许多其他的野生动物接触,从而沾染上一些病毒,尤其可能会碰到蝙蝠,这种“行走的病原体”。
此外,野生果子狸身上本身就存在一些狂犬病毒、还有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如果不小心感染,旋毛虫在繁殖时会对人体的胃肠道产生很严重的损害,还会造成过敏反应。
而斯氏狸殖吸虫是一种国内常见的寄生虫,一般都是因为饮食不卫生感染的。这种寄生虫一旦侵入人体,会在体内四处流窜,对人的肺部和中枢神经都有极大损害,严重的还会造成全身性病变。
由此可见,果子狸的肉是万万不能吃的。再去查了一下该刊物,所幸该刊物已经下架。
应该说,武汉大学出版社方面的反应还是迅速的,引发质疑后,立刻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如今,虽然果子狸已部分实现人工饲养,但是《动物小百科》的读者主要是孩子,辨别能力本来就弱,书中又笼统地讲述“肉可以吃”,显然不对,理应进行下架处理。
教育是一件大事,在涉及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其实,不光涉事的《动物小百科》,一直以来不少书籍乃至工具书在提及野生动物时,都有“肉可食”之类表述。平时,孩子们在看到某种动物时,也常常会问:“它的肉能吃吗?”而家长是怎么回答的呢?很多人的答案就是“很好吃”“吃不着”或“可能不好吃”。这样的回答并不能在孩子心中画上一道红线。当下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明确告诉孩子:“野生动物不能吃!”让吃“野味”的习惯从教育中彻底消失。
我国对儿童读物的审核也应加大力度,孩子是一张白纸,儿童读物应比别的读物更加细致,就算是孩子的家长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启蒙读本对孩子的三观有着极大的影响。
1月31日,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采访了正式向中央发起建议的李景虹院士。李景虹是一位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应用化学家,先后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46,000次,并于2015-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他同时还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会士。李景虹在本次采访中认为,必须改变社会上的那种不健康、不文明的饮食文化。17年前的SARS事件,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引发的惨痛后果足够让人震惊,应该引起人们的正视和猛醒。他不无警醒地告诉《科学大师》记者,“如果大家把野生动物当成一种美食,历史还会重现,一定会重现。”
吃野味人人喊打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第一个吃蝙蝠的人,我们不应该让教育买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