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31061/b2e932634d14de07.jpg)
习得性无助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是一个放弃反应,是一种源自“无论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
这是赛格利曼和搭档梅尔通过对狗的8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实验是这样的:三组狗狗,每组8只,第一组狗狗可以通过鼻子推墙上的一块板子去控制电闸;第二组在事前接受过很多次电击且无法让电击停止;第三组狗狗不接受电击。
在让狗狗通过实验箱时,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狗都顺利通过,只有第二组的狗狗,宁愿趴在有电击的地板上也没有想过要跳起来通过低矮的电闸板。
他们为此得出结论:动物可以学会它们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它们因此变得被动,不再做任何事。
说来不怕被笑话,当我看到实验过程时,脑中浮现的是可怜的狗狗很无助地趴在那里承受电击的样子,我哭得稀里哗啦。
把狗换成孩子,这个场景还是很熟悉啊!好多孩子,天真无邪地来到人世,却遭遇到不负责任的父母,或者家里遭到变故成为孤儿,他们努力挣扎过,但是,由于年幼,没有能力,最终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过正常的生活,最后沦落为犯罪分子的赚钱工具。还有我们自己,在有些困难面前,几经挣扎努力都没有结果,最终也会选择放弃。以后面对这类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我不会,我做不来。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是后天我们在遇到若干次失败后的一种放弃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