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知道,我最应该在乎,最重要的人是自己和家人(目前还做不到,中心应该还是在他人身上。)这一点我发现,对于前天去接孩子,被领导看见这件事情,我到现在还有点耿耿于怀,却无济于事。我好像特别想解释,我不是那样的。是的,就像今天,先生可以接孩子,我可以在学校多停留一会儿。此刻,我会懊恼或也有点兴奋。懊恼的是为自己写给领导的那封信,感到没写好,没有写全面。(可是谁还在乎呢?谁会一直顶着你的信看呢?领导早就把这件事拋到脑后了,只有你自己最苛刻自己吧。最在乎别人对你的解读吧。)兴奋的是,我在校园里来回走动,我希望领导能够看见我还在学校。我可没有早走呀,今天,我还在加班呢。别人,永远在我的心中,而我自己却早已被自己拋之脑后。所有的不开心或开心,更多的来自于外界。连昨天发工资了,我都没有一点点的感觉了。这难道不应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吗?
2、很多时候我又有一些应该,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却那样做了,然后便开始对自己有指责!(后悔的事)我会有很多觉得值得后悔的事情。当真的想你认为的“应该”那样做了,真的就不会有其它的不如意了吗?难道我做的都是不应该的吗?比如,我觉得我真不应该嫁给他,如果我要是给自己一些机会,相相亲什么的,是不是会比现在过的好呢?现在过的真的不好吗?真的嫁给别一个人,真的就会如意吗?张不开嘴请假,我觉得我就该理直气壮的去找她请假呀,为什么会有很多担心,甚至有点害怕,张不开嘴,拧头回来了呢?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呀,请假也是很正常的呀,你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点,大胆一点,大大方方地,坦诚地说出你的请假需求呢?我又开始指责自己。
如果,我什么也不知道,会不会少一点痛苦?如果,我少一点学习,少一点探索,就让自己一直处于那样的唯唯诺诺里,会不会是一件好一点这事情?学习成长,才能便我蜕变。但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和经历一些痛苦的。自我探索的路上,不容易,不会轻易成功,你需要慢下来。
3、比较急,看到什么,不能按下暂停键,愤怒、生气直接拋出来。最后却伤害了自己最亲的人。这里尤其是对我的孩子们。反问自己:你为什么不敢对你的领导他们发脾气呢?你为什么不敢对你的同事发脾气呢?可能在我看来,在孩子他们身上发泄愤怒,没有关系,他们无法伤害到我。我受过伤,我也让你们受到伤害。报复心理......
4、少即是多。多了一定好吗?我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看到冰箱里剩下那么多东西没吃,我便急匆匆的,想把所有东西都消灭掉似的。但是又不可能,所以我便又发了一通脾气。好,昨天晚上,我把一些不打算吃的,放的时间有点长的食物全部扔掉了,我反而变得轻松了。
5、有一个固定思维模式,一怎么就想怎么?比如,我说过了,你就要听。我提出请求了,你们就应该答应。这难道就是老师所说的两元世界?非对即错,非黑即白?我提出的是请求,不应该是要求呀。请求是没有目的性的,而要求是带有目的性的。非暴力沟通里提到,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请求,而不是要求。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允许和接纳吧。昨天在叙述我向领导请假这件事上,我发现我是有一个要求的:好像内心觉得,我平时都不请假,有事我才请假,你就应该理解我,允许我。如果你不答应我的请假,那你就是不理解人,你怎么这样呢?你针对我......当觉查到这一点,今天我又尝试着和两位物理老师调课,已经相当平静了,虽然最后他们都不乐意调换,可能周五的课确实少有人想上,这不是针对我呀,我也想到了别人不想上,所以很坦然地接受这份拒绝。真好,我看到了我的成长呀。
6、我期待别人来帮助,但是当别人有难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很快,很热情的伸出自己的手呢?别人就有义务来帮助我吗?我是否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我期待别人包容我,理解我,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老师,平凡人呐。别人也是一个平凡人呀,为什么要让别人非要包容你,理解你呢?你给到了别人理解和包容吗?我又应该怎么去理解包容别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