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拿在手里很长时间才读完,读得特别慢。从书本身来讲,印刷有些模糊,对于高度近视的我来说,需要看一会儿就休息一会儿。但读过了一半之后,就到了“起床后第一件事读这本小说,睡前也是先读几页”的地步。快读到结尾的时候,简直就是“欲仙欲死”,有了这种痛苦的感受之后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却又喜欢上这本小说了,很高兴地在深夜读到了最后一页。然后我又迫不及待地看了周润发版本的《孔子》,发现,这本书的故事内容比电影里的更加丰富,也更加地贴近生活。但电影版的《孔子》更加感人些,我觉得孔丘好可怜啊,一辈子颠沛流离啊,因为同情,于是变得喜欢起来。
我学识尚浅,对书评的写法也不是很懂,每次写书评,都是洋洋洒洒,也看不出个主题来。不过,倒是尚且可以看出真情实感来的。因为这本书很早之前就有了一个很犀利的书评了,我也乐得不去批评。看了那篇书评之后,本来我以为会出现很雷人的叙述或者话语呢,可惜没有,不像《开启的禅》里面有“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的句子。唯一觉得不顺畅的地方,就是邹大叔的叙述视角,有时候浅显通俗,有时候又那么温文尔雅、深明大义的样子,觉得叙述视角有些混乱。但想来作者已经非常尽心尽力地去把这么多的线索拼凑在一起了,我觉得作为一本现世的小说来讲,它的意义比一部电影还要更好些。想来,拍摄电影《孔子》大概也是为了宣扬孔子对世世代代的影响,作为一个商业片,也必须有感人的地方。但我更喜欢小说,或许,这本小说还不是很完美,没有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但是遣词酌句已经比较认真了。即使是子见南子那一段有些言情小说的嫌疑,但也比电影里面南子勾引孔丘的画面更神秘一些。
关于细节,在比较了电影和小说之后,我觉得有一个细节,小说讲述地更好些。就是颜回去世后,孔丘的反应。颜回是孔丘最喜爱的弟子,他为人处世,几乎全部按照孔丘的理想去做,是个名副其实的君子。电影里面,颜回是因为掉到了冰窟窿里面,他一定要去捞回落水的竹简,才年轻轻丧命。小说中,作者把孔丘对待颜回的死,描绘得非常辗转动人。颜回死后,同门师兄要厚葬颜回,但孔丘抱着颜回的尸体说,我的儿子没有厚葬,颜回也不能厚葬,我是要把颜回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你们要把颜回厚葬,我就不能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了。但是弟子们不管,于是,发出消息,各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吊唁,声势很大,最后说,颜回是按老师的德行去做人的,去世了理应受到国人乃至世人的尊崇。于是,孔丘很感动,他的理想,也算是实现了一部分。这点上,孔丘的话,还有种种行为,都显得很啰嗦,但是在那个全世界的知识水平都只有现在初中水平的年代,显得特别有人情味。可惜现在,科技发达,人人依赖高科技,仁义礼智信,恐怕越来越淡化了。现在初中的学生,甚或大学教授,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底线了。
最近我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稍微多了一点。古人说,要读圣贤书,不是没有道理的。
4星推荐这本书。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