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回收站
《牛虻》读后感

《牛虻》读后感

作者: h阿九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6:24 被阅读0次

一本充满着红色的书。

因为《平凡的世界》结识了它。

因为它,想去看话剧。

“这个城市因为臃肿而变得呆滞了,需要一只牛虻来把它刺醒…”

在读到牛虻被捉住的时候,控制不住地紧张了起来,一口气读下去,希望能像电视剧里那样,英雄往往都被解救了出来。

他会被捉住,是不想向少年时最亲近的神父(他的亲生父亲)开枪啊。

第一次,快要越狱成功了,他却在这个时候发病倒在了门口。

第二次,敌人猜到他们该在节日那天动手救人,所以提前一天对他进行枪决。

第一排枪没有把他打死,他微笑对士兵们叫喊道:“枪法太糟,弟兄们,再打一次。”不是枪法太糟,而是他们都在颤抖。

正如牛虻留给琼玛的信中所说“他们对我判处死刑,证明我完全尽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杀害我,是因为他们怕我。一个人能活到这样,他还能再有什么心愿呢?”

亚瑟承受住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所以他必然能肩负起常人无法替代的使命。“牛虻”该是他,也必然是他!

年轻时的亚瑟,是单纯善良一腔热血的,被最信赖的神父欺骗,被信仰的教会背叛,被心爱的女孩误解,单纯的人往往最容不得这些,所以他“砸烂”了上帝,逃离家门,漂泊到了南美。

“我信任你犹如信任上帝一样。上帝是泥土制造的东西,我一铁锤就可以把它砸烂,而你却以谎言欺骗了我。”留下字条,制造自己溺水的假象,让神父琼玛自责了一辈子。

他也想原谅他们的吧,但是那个砸坏他的腿的土著水手,他丑陋的伤疤,那片甘蔗地,还有杂耍班,过去这些打上烙印的记忆,使他对神父,对琼玛,“想宽恕而不能宽恕,渴望宽恕而又不敢宽恕”。

时隔多年,他也没有忘记他少年时的理想,依旧投身于各种充满风险的地下革命活动,用变化莫测的方式,用力而又准确的打击着敌人“一旦阳光普照,一旦敌人出现在眼前,他就有了战斗精神,也就无所畏惧了。”

“无论我活着,

    或者是死亡,

    我永远都是,

    快乐的牛虻”

其实神父也没有错,他一直尽可能的给亚瑟最好的关怀,亚瑟受伤痛苦,他也心如滴血。他把自己比作“圣父”,把亚瑟比作“耶稣”,他说“你们当中有谁想得到另一种受难——圣父的受难,他让自己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难?”

如果真有营救牛虻的行动,那么必然大动干戈,必然有流血事件发生。

所以他同意了军事审判,所谓军事审判,不过就是秘密处决而已。

他用亲生儿子的生命,避免了更大的流血。不得不说伟大。

最后也落了个痛苦至死的悲惨结局。

最后那段对节日上神父的描写,给我一种戏剧的感觉,想起了哈姆雷特。所以对戏剧很渴望。或许,这周末能看到《桃花源》,了一了戏剧梦。

相关文章

  • 《牛虻》读后感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长篇小说。描述了意大利青年牛虻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他如何在黑暗现实的教训下...

  • 《牛虻》读后感

    一本充满着红色的书。 因为《平凡的世界》结识了它。 因为它,想去看话剧。 “这个城市因为臃肿而变得呆滞了,需要一只...

  • 《牛虻》读后感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处女作。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 小说是作者...

  • 《牛虻》读后感

    一本书静静地放在那只是几百张白纸的堆积,当我们进入到它的世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呈现...

  • 《牛虻》读后感

    所有的人都充满了痛苦。 牛虻遭遇了巨大的背叛,他被革命同志怀疑,被心爱的女孩鄙视,更可怕的是,他最为敬爱的、视之为...

  • 《牛虻》之劝说父亲跟“我”走

    不管我活看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牛虻》以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开展文章,将牛虻钢铁...

  • 《牛虻》读后感之三

    悲剧的震撼远超喜剧的效果。我想,作者只所以让神甫死在儿子后面,只为了从他嘴里说出那番话吧?啼笑皆非的人世间…… 牛...

  • 如果他们不是父子,会成为一对好基友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牛虻》 之前对于《牛虻》的印象,全部浓缩到这...

  • 《狮子与牛虻》

    《狮子与牛虻》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狮子和一只牛虻的故事。 有一天,狮子发疯的对着牛虻大吼道:“滚蛋!你...

  • 牛虻:这只是父与子的故事

    初识《牛虻》,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当初,我想当然地以为《牛虻》也是一部革命小说。直到偶然读到《牛虻》,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牛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e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