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一位有国外留学经验的教授讲地理课程,启发很多,也记了很多笔记,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如果小学、初中、高中各2000的学生,分布在同一地方的若干小区,如何利用校车将他们分别送至学校,并且不耽误各自的上课?
开讲不久,老师就抛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来问各位学生。在提问了五、六位学生之后,他结合自己和儿子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讲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得出结论,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得知年龄越较小的孩子比如五六岁,其大脑活跃程度是在早上的五六点,年龄越大,其活跃程度越靠后,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大脑活跃度来安排作息时间、上学时间和校车接送时间。如此科学合理的安排,既保证了校车的最大利用,最大地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也解决了更多孩子入学的问题。
求学、就业等,为什么要卷?卷好不好?卷是正确的,因为能更好的选拔人才,优胜劣汰,但是所有的人都参与卷就错了。因此,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应当并行发展。
在美国的学习工作期间,老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发散式讨论很好。美国没有语文课,只有阅读课,在阅读课中启发孩子们讨论,很重要,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教会并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关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大学科目那么多,能在初高中里设置一门地理,就很不错了,别想着能越过语数英的地位。但是目前初中地理老师往往没有专职,常有其他科目的兼职老师来上,导致学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的调动,影响地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入。
当下的师范生就业困难,那如果我们倒着来想,如果你是招聘单位,该如何优中选优,聘请更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呢?
你有丰富的学识吗?你有扎实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吗?你有相应的教育实习经验吗?你的个人素养如何呢?
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倒着来、想换位思考,或许就能更好地查找自己的不足,进而调整、改进、完善,从而达到成功吧!
国外的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研究来源丰富,他们更侧重于课程的研究,而非教育教学的研究,他们更有国际化的视野,这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