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爷爷一定有办法》就被它深深吸引。
画面温馨可人,极具韵味
仅仅从铺满整个页面的橙黄色就让人感觉心中有光的样子,有油画般的厚重感,兼顾了人物形象的呆萌。你跟着一路看下来,就像是回到了童年,找到了记忆中的味道。不知道为啥,起初一直感觉是俄罗斯画风,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根据加拿大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改编。
故事架构非常巧妙,又充满生活气息
故事看似很简单,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的剥开,坦露,但是结果呢,又出其意料,使人眼前一亮。
故事的人设很符合人物性格,文中的妈妈注定就是扮演的喜欢提出问题,指责孩子的主儿,整篇读下来就是不停地在说“看看,你的衣服脏了吧,小了吧,该扔掉了吧”,仔细品品,是不是很叨叨又喜欢挑刺,很熟悉吧,难道是自己的娘亲又活灵活现了?
爷爷呢,就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角色。每次遇到衣服变小,不合时宜的时候,就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制造了一次次的神奇。当然,这一点跟爷爷的职业有关系,他是一名心灵手巧的老裁缝嘛。另一方面呢,也符合生活中爷爷奶奶的人设,普遍都是不喜欢浪费东西的主儿,勤俭持家惯了的。
所以说,这个故事的人物特征是非常鲜明的,符合生活逻辑,当然,它也必然是温馨有爱的,毕竟它通过约瑟的成长记录了整个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琐碎和幸福。
温馨有爱这部分感悟,在绘本的后记部分,梅子涵已经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我觉得她的解读又远远不够。我们完全可以从其他层面再深挖一下它的精髓。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
三条立体交叉的叙事结构别具匠心
通篇下来,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小男孩约瑟的小毯子,随着他的长大,逐步被爷爷裁剪成大衣、背心、领带、手帕等等,直至最后演变成一粒纽扣,最终消失的故事。这个可以算作一个故事的主线。这个是明的,一目了然。
其实,撑起整篇故事的还有两个“暗线”。
一个是画面最上方的,这是约瑟父母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约瑟的妹妹这个潜在的阅读线索——从画面细节我们可以看到爸爸为她准备的小鞋子,奶奶为她织的小毛衣,暗示了从生命的孕育到她的出生,再往后看,妹妹长大了还居然会安抚她的哥哥。细节安排的如此用心和紧凑,是不是很有生活气息呢?
或者可以再把眼光放的远一点,对约瑟的父母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爸爸也是一位手工业劳作者,他是做什么的呢,制作鞋子的,赚些零花钱,用来贴补家用。
或许我们还可以从画面外读出,约瑟的爷爷和爸爸靠着手艺辛苦谋生,暗示着生活的来之不易。但是,我们从拥抱的爸爸妈妈,全家的烛光晚餐,分明看出来他们又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浓浓的爱意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是解读这个绘本的第二个线索。
第三个线索就是画面最下方的小老鼠这一家了。
非常有趣的地方是,老鼠一家生活在约瑟家的楼板下,以隐身邻居的身份存在,但是,家庭活动完全是跟约瑟一家一致的,连生的宝宝也跟约瑟家保持了同步,读了以后让人忍俊不止。
我常常去数老鼠宝宝个数,七只哦,真的是个大家庭呢。它们跟约瑟一样,也去爷爷奶奶家玩耍,还一起作伴去上学。
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大家庭就是因为爷爷每次裁剪下来的布片产生了联系,即碎布片最终都流向了小老鼠一家里,包括约瑟丢失的纽扣,其实也是最后通过地缝轱辘到了老鼠家里——最终被拾掇成了座位上的一个坐垫。是不是很奇妙呢?
故事情节的发展就是通过上面这三个叙事的立体交叉,既相互独立,又融合推进,这就非常有想象力了。
读起来烧脑不?哈,这还不算,我们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有意思。
通篇都在讲舍与得的辩证关系
生活就是不停的得到,失去。貌似是约瑟在不停的失去他心爱的宝贝,而小老鼠一家呢,在不停地得到,又把它物尽其用。
但是,我们发现故事的神转折是,即便是最后失去了所有,但是约瑟一家却得到了最为珍贵的经历,最终约瑟拿起了笔,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是这个故事的点睛之笔。
约瑟是求仁得仁,最终物质的层面进阶到了精神的境界,对于这样的一家人,即使全世界都失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大家在一起,又有什么不可以创造的呢?
而小老鼠一家呢,诸位怎么想呢?它们也在读一篇写下来的东西?那上面究竟是写的什么呢?我很好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