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天本来安排晚上打球,可是由于他约的队友爽约了,于是他很生气,然后随手就拿起手机看了起来,于是一晚上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即没有运动,也没有学习,只是把时间度过去了而已。
其实,不仅孩子这样,如果我们一开始有什么安排,在没有按计划安排的情况下,我们就可能抱着被耽误的心理,而不会重新做一个选择或者更换我们的心理预期。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内心不同的账户里,常见的心理账户有:储蓄账户、零钱账户、情感维系账户、公益账户、健康账户、虚荣心账户。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例如,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账户内。正常人不会拿自己辛苦赚取的10万元去赌场,不过如果是赌马来的10万,去赌场的可能性就高多了。一个人会将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有严谨的储蓄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其实只要在名下的钱,并不依据它的来源有了性质上的区别。
最著名的一个心理账户实验是这样的:
场景一,你出门看演出,票价200元,但你不小心丢了一件价值200的元的包包,你还会继续购票看演出吗?
场景二,你提前购买了演出的票,但票不小心丢了,你会重新购票看演出吗?
正确的做法是,遇到场景一时,我们想像一个场景二;遇到场景二时,我们想象一个场景一。如果二者的做法一致,则说明决策是理性的;如果做法不一致,则说明我们的决策是不理性的,我们必须把它们等同之后再做考虑。
其实,我们对待时间也会有心理账户。我们也会把自己的时间分为工作时间、娱乐时间、学习时间、家庭时间等等,在不同时间段内,我们对时间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什么是生活?生活是“陪爱的人一起度过不需要成就感的漫长时光”。相反,什么是工作?工作是“坚定地全力以赴地拿到结果”。这两种时段内,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心理账户的存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也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消费决策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为了让我们从更长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我们应该设立一些必要的定存账户:比如有家庭关系积累账户、财富积累账户、友情积累账户、个人健康账户、子女成长账户、个人成长账户等等,每次定期从里面定存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与家庭的护城河。
如果你这部分内容有兴趣可以阅读相关书籍,并欢迎给我留言或评论,我们一起进步,做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