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情绪,有些人对情绪的控制十分到位,有些人活了一辈子,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身边就有几位老师,教了二十几年书,碰到学生考砸了或班里被学校扣了文明分后,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一头狮子一样在班里吼叫起来,吓得学生大气都不敢出,试想一下,长期跟着这样的老师在一起,胆小的会变得更加懦弱,不听话的可能会更加逆反。大人的情绪尚且这样,小孩子的情绪就更不用说了。有句俗语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孩子的情绪来去一阵风,让你捉摸不透。
抖音里有一个段子,感觉很有代表性。一个四川小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马玲薯,来到他伯伯家,伯伯问他:“你来干什么?”小孩说:“我来跟你”打平伙“(四川方言)相当于现在的AA制。伯伯说:“你就拿这么个小马玲薯来打平伙啊!远远不够啊,打不了!”小孩一听,立马不干了,躺在地上,哇哇哇地哭了起来。看,小孩的情绪来得多快,这时我们大人要怎么办呢?伯伯说:“这样就不好了嘛!打平伙,可以撒,你有什么才艺展示一下?展示得好,就可以打平伙。”小孩一听,马上爬了起来,瞬间破涕为笑,直接就唱上了:“你莫走!......”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吃完饭过后,你问他,刚才为什么哭,他说不记得了。
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时,我们大人要怎么帮助他呢?大人必须了解,当儿童发展对情绪的认知理解力时,也在学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大人需要做的是平静地帮助儿童有意识地辩认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以及鼓励他们不断增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做:一是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做这件事的初衷。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这并不是认同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说自己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行为和感受。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觉得问题在哪里,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四是让孩子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不好的后果,作为父母,我们要引导孩子走向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只会把孩子推向相反面。我们要问问孩子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如果孩子没有好的建议,父母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但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
友善、关心、尊重是上述步骤的核心。只要我们决心对孩子的情绪作出积极的反应,就足以赢得孩子的合作。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当孩子情绪出现问题做出了错误的事情时,我们可以利用班会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讨论“伤人”方案如何转化为“帮人”方案。大家都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想办法,我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思维中就包含了对孩子的尊重、合理、帮助、期望。不责备孩子,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话,你和孩子就不但是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是在相互尊重、并且会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