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疯狂的资本市场收获嬉笑怒骂之后,“共享”是否真的会走向“骗局”

在疯狂的资本市场收获嬉笑怒骂之后,“共享”是否真的会走向“骗局”

作者: icamp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5:54 被阅读0次

    据统计,2016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元;2017年,共享系宣告进入死亡倒计时。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

    “我们的每一个牛逼都是含着泪吹出来的,那花了巨大的成本和心血,也让我们最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我从没有后悔进入这个行业。有时候我想,如果还有机会能够做下去,如果当时在资本市场融到钱,如果用户和股东还能继续信任我们,我们完全有可能去创造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EZZY创始人的“临别感言”道出了多少黯然离场的创业者心声。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风口来了,吹起了一只又一只猪;风口停了,站在风口飞起的猪,都相继掉了下来。

    据统计,2016年中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元,项目从单车、充电宝、手机,到睡眠舱、汽车、雨伞、服装、马扎等,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然而,2017年,共享系宣告进入死亡倒计时。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其中包括7家共享单车企业、2家共享汽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1家共享租衣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和1家共享睡眠仓企业。

    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不过是巨头的棋子

    2017年6月13日,悟空单车打响共享单车倒闭第一枪。停止运营后,悟空单车将押金全部退还给了用户,总计约100余万元。

    悟空单车

    随后,“猝死潮”接踵而至,没退押金的用户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8月,运营町町单车的南京铁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公司与栖霞工商局失去联系,因此被纳入异常企业经营名录。同月,町町单车宣布倒闭。10月31日,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向北京青年报表示,对于退不了押金的一万多用户,仍希望退还钱款,或者每人分到一台成本为1800元的单车。

    町町单车

    町町单车8月倒闭的同时,酷骑单车“退押金难”问题持续蔓延,其与P2P平台诚信贷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也让外界心生警惕。自9月中旬起,酷骑单车位于沈阳、合肥、郑州、西安等多地的分公司都陆续被曝出“人去楼空”。21世纪经济报道在11月21日的文章中指出,酷骑仍有7亿元押金未退还用户。

    酷骑单车

    11月,24天内完成3轮融资的小鸣单车和用户口碑爆棚的小蓝单车相继离场。10月26日,小鸣单车员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小鸣目前欠用户的押金大概在5000万元左右,以每个用户199元押金粗略计算,涉及的欠款用户大概在25万左右。他同时表示,小鸣单车现在仅剩微博一个退款通道。

    而小蓝单车的形势更加扑朔迷离。10月20日,小蓝单车曾发布公告称,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请的退款,将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而到了11月中旬,小蓝单车承诺的退款期限已过,却有不少网友反映并未收到退款。

    小蓝单车

    3Vbike和卡拉单车则是被“偷出局”的。2月,卡拉单车用19天时间投放了667辆车,结果只找回来157辆车,投资方撤资退出,随即宣布倒闭。6月,3Vbike创始人巫盛华在接受《法晚·看法》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未能融资成功,他自掏腰包造了1000辆自行车,投放市场后仅找回几十辆,部分地区车辆丢失率达到100%,实在撑不下去了。

    然而,在停运两个月后,这家神奇的企业宣布“复活”,称已改装智能锁,并转型本地加盟模式计划进军五六线城市,据网易财经报道,3Vbike的加盟费33万元起,由加盟商负责运营,享受车辆三年广告收益。

    该模式与首家倒闭的悟空单车的合伙人模式类似,戏剧性的是,该模式的失败正是悟空单车倒闭原因之一。3Vbike短时间内“复制”失败模式再上路令人生疑,它会否重蹈悟空单车覆辙值得关注。

    3Vbike

    共享单车是近年资本寒冬下的一个特例。自2014年问世以来,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单车做公益之说偶有听见,但资本却趋之若鹜,义无反顾地烧钱推动共享单车行业向前发展。

    其中摩拜、ofo小黄车“宠冠六宫”,而其背后的投资方阵营不一,前者以腾讯为代表,后者则背靠阿里、滴滴。当前AT瞄准的都是共享单车平台上的流量,然而现阶段“两巨头”的商业模式仅仅是温室里的花朵,现实环境下均无法创造利润,这样僵持下去除了对资本的内耗外还有什么?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中国创业公司正习惯于棋子的角色。许多创业者认为,如果干得好,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就需要选择是接受腾讯或阿里的投资。若不接受,那么接受巨头投资的竞争对手就会坐享优质资源,将自己“杀”得片甲不留。

    共享充电宝——还在天真地坐等思聪吃翔?

    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紧随共享单车风口而来,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这要感谢国民老公王思聪,因其与陈欧“吃翔”的赌注,使共享充电宝项目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网红”。

    2017年4月,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情况逼近顶峰,仅半个月就有街电科技、Hi 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相继获得融资近3亿元。在入局的数十家机构中,不乏IDG、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资企业。据IT桔子统计,2017年上半年,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发生19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超10亿人民币。

    然而,如果这么轻易就“吃翔”,王思聪还能胜任“国民老公”这个称呼吗?如他所料,进入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开启了死亡的闸门。

    10月11日,来自杭州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宣布停止运营,成为首家公开宣布“死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据知情人士,6月河马充电已经倒闭,但未公开宣布)。紧随其后,共享充电宝企业“PP充电”传出了退出市场的消息。

    乐电太阳能节能电源

    知情人士称,截至11月,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从此前的无限风光到如今的惨淡收场,不过隔了半年时间。

    与此同时,随着小玩家们的逐一退出,共享充电宝行业格局也在日渐明朗。当下,业内只剩下四家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电、街电、小电及怪兽充电,且这四大巨头的渠道铺设策略不尽相同。来电采用城市合伙人的策略;街电采用城市服务商策略;小电采用直营+服务商策略;怪兽采用直营的策略。

    然而,投资人最关心的盈利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虽然街电创始人在2017年凤凰科技峰会上声称部分城市早已转亏为盈,且未来发展可能性无数,但大多数人却并不买单。

    街电CEO 原源

    数月前,腾讯创业曾蹲守共享充电宝点进行调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快速扩张中的共享充电依然面临种种问题。虽然部分品牌设备使用频次不低,但在用户和商家体验上都有改进空间,设备故障率、不同场景中的付费意愿以及商家端的福利和分成,都是这个行业接下来急需思考的问题。”

    除了资本与企业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大多get不到共享充电宝的价值。援引知乎网友望月对共享充电宝项目的评价,“王思聪说共享充电宝这事要是能成他就吃翔,我举双手赞成。所谓共享充电宝其实和共享经济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充电宝租赁生意,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多了一个二维码。”

    共享汽车——故事很好听,然后呢?

    3月10日上午,“友友用车”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推送,称由于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决定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停止运营。

    10月23日下午,共享汽车EZZY召开临时性的全员会议。会上,公司创始人、CEO付强突然宣布了公司即将解散、清算的消息。当晚有员工称,他们陆续被“踢出”微信工作群。

    长期以来,共享汽车肩负着“改变国民出行方式”的宏伟使命,实际却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饱受诟病。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曾对媒体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费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友友用车

    此外,共享汽车还存在便利度不够、停车费用高、充电困难等诸多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友友用车和EZZY的灭亡。

    但EZZY创始人付强败得并不甘心,“今天我们失败了,只能证明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并不代表共享经济的失败,更不能说明共享汽车的失败。” 罗兰贝格估计到2018年,中国共享汽车出行潜在市场有望达到1.8万亿元。然而在巨大的市场前景下,共享汽车行业的格局仍不明朗,行业仍存痛点。

    不过在业内看来,用户有无需求、市场的痛点是否足够大才是考虑的重点,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出行巨头滴滴、摩拜单车也摩拳擦掌,快速切入共享汽车领域,美团点评也被曝出正在招兵买马,有意入局共享汽车。中国未来的出行之战,应该会更加精彩。

    共享新模式——有些被私占,有些被嫌弃,有些被严打

    1.共享雨伞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雨伞很大程度上考验了人性的弱点。

    上海的雨,说下就下,出门偏逢“暴躁”雨,这是共享雨伞的基础,能借伞而不是随便买一把转瞬即坏的小破伞,自然是极好的。问题是,不是每个说有伞的地方都有伞。在桂林,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据桂林晚报报道,共享e伞于6月16日正式登陆桂林,首批投放量达到2万把。不过仅仅半个月,刚露了一个小脸,共享雨伞就陷入了无伞可借的尴尬。

    e伞

    7月,因大量雨伞被破坏、私占,盈利模式不清晰,e伞一夜间倒闭。

    “可能大家逐渐了解其中门道,纷纷将雨伞带回家了。”市民高先生表示,共享雨伞只要使用一次,记住密码后,就可以带回家永久使用了。“当共享雨伞出现时,我还跟同事开玩笑说,赶紧将伞带回家,不然后面就没伞了,果不其然,现在街头一把雨伞也不见了。”

    然而,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共享雨伞将战胜共享单车,但不会出现寡头称霸现象。他们认为共享雨伞的赢利点与共享单车不同,许多共享雨伞运维模式靠广告,而非押金与租金。同时,共享雨伞受到了气候条件、地域限制、经济发展水平、风土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许多投资商也不会冒然行事。这就使得共享雨伞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短时间而完成巨额融资,快速占领市场。

    2、共享租衣

    11月末,多啦衣梦共享租衣APP显示无法正常运营,页面呈空白状态。面对退钱要求,多啦衣梦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用衣服来抵。”

    2016年至今年,服装租赁虽然并没有像共享单车那般大火,比起共享充电宝似乎也算不得话题点,但和共享雨伞、共享健身仓等比起来,共享服饰还算“发挥稳定”,也聚集了大批投资人。而多啦衣梦虽有8000万的融资在手,依旧未能扛住共享领域猛烈的“烧钱之争”。而究其失败根源,大抵是用户对共享租衣的需求并不刚性。其次,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装和快递等成本巨大也是其倒闭的主要原因。

    这是共享租衣领域首家倒闭的企业,未来赛道上会有怎样的“厮杀”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搭载着共享经济列车上的“伪共享”和“伪需求”终会在大浪淘沙后被淹没于无形。

    3、共享睡眠仓

    2017年7月,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然而,7月21日晚,北京警方表示,目前这家公司在全市设立的16处场所已停止运营,将立即着手“共享睡眠舱”拆除和撤离工作。

    新华社称,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共享睡眠舱”无须登记身份信息即可使用,易被违法犯罪人员利用,藏身落脚;“共享睡眠舱”为封闭式,内部空间狭小,发生火灾后无法及时扑灭逃生,存在治安和消防隐患。

    共享狂欢落幕后,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人说,经历2016年的“资本寒冬”之后,2017年是“共享”的春天。但另一方面,“共享”概念很像资本的“春药”,只要听到这两个字,投资人就有按捺不住的砸钱热情。

    而这种买卖背后的利害关系在明眼人心里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那个“老实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疯狂的资本市场收获嬉笑怒骂之后,“共享”是否真的会走向“骗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u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