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出我自己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心得

活出我自己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心得

作者: 罗布林卡_25d9 | 来源:发表于2022-02-07 08:52 被阅读0次

    活出我自己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心得

    杨梦琪

          高中以前,我在乡镇读书,家里以及学校图书馆的书籍量都比较少。高中之后,来到市里读书,遇到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再加上丰富的图书资源,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此后就再也没有停过。而对于写作,我自知水平还很不够。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中间还有对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能力的考验,也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考验。以前的阅读是随心随性的,也并没有刻意去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也会去写,但一般都是在很有感触的时候才会写。既不成系统,也并没有特别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开始共读这本书时,我认为这是一本技巧类的书籍,甚至对一个记者教老师写作这件事情抱有质疑。但是在阅读这本书的第三天,我意识到作者之所以对教育写作有很深的认识,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上的。由于他见识过许多老师的教育写作,所以能够鞭辟入里的总结出教师写作中存在的浅显化,经验化等问题。读到第五章,我已经感觉到,这真的是一本对教师提高写作能力有实实在在帮助的书了。读到这本书的第八章,从很多个不同的角度启发我,哪怕是作为理科老师,能写的其实也有很多。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成长是关键。努力睁开心灵的眼睛,让自己的心灵保持敏锐的觉察与感知。要做到这一点,固定时间写作,保持大脑写作的通道畅通,就是很好的办法。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反思了自己我过去一年的阅读与写作经历,也启发了我未来许多的思路。这些思路有些是平时就想到但是还没有去做的,有些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刚刚产生的,它们在像山泉汇成溪流一样,聚集在这里。

            我对自己2021在阅读方面的反思是,创建了一个对我而言很重要的读书圈:悦读会线上阅读打卡。10个月累积122次读书打卡,帮助自己继续坚持阅读的习惯,保持平均每周读一本书;参加了另一个重要的圈子,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分享群,使我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热情得到反馈与共鸣。未来的物理教师职业生涯中,我也将继续以阅读写作和实验教学,作为我的两个突破点,坚持深入挖掘。以上即是通过阅读这本书带来的对过去的觉察,也是我在2022年给自己提出新挑战的起点。

            读完这本书,启发我想到能做的事情:

          1.  从教材中确定十节课作为重点,进行一师一优课线上观课议课,写对应课时的教材解读和观课记。

          2. 重新撰写上学期开设的两节公开课的教案,结合当时的录课视频写教后记。将曾经记录过的一篇教育叙事,以教育叙事研究的角度,重新书写。

          3.  我读过很多物理科普书,也做过一个物理主题的书单,但是对于这些书的介绍文字很少。首先我就可以针对这些这个物理主题书单,每一本值得推荐的科普书都写一篇推荐文。

          4.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收集了一些情境化故事化的习题集,计算很少,但是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可以将我收集到的一些来自学生生活和教师生活的情景编撰成习题集。比如之前拍了一张照片,是学生用的一个超大的水杯,就可以用来编成计算密度质量关系的习题。一点一点积累,也可以用在自己的课件中。取材于学生生活,亲近学生日常,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不爱学习的孩子哪都有,可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教学得适合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自己。”在讲长度的测量,还有升华凝华的时候,讲过故事,学生都很爱听。还有没有更多的故事呢?如果能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融合进有趣的故事,不仅让物理课堂更有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方向。比如用色光的混合来讲多元观点碰撞得到新理念,就是一个有趣的角度。

          6. 重新阅读十年来读过有启发的教育理论书籍《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勇气》等。尝试以自己积累的教育经历,书写教育随笔,寻找新视角,构建物理学科教育支撑理论,建立自己系统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7.一直都有关注一些教育类的公众号,例如,中国教育30人论坛、21世纪教育研究院、守望新教育、全球教育展望等,但是用手机进行电子书阅读总是没有办法进入到深度思考解析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手机屏幕对眼睛刺激大,不适合长时间的对着屏幕阅读,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小,读到的东西无法更大面积呈现在面前,对于前后文意思的理解也是有阻碍的。碎片化的阅读、轻阅读、浅阅读,这些形式限制了思考力的发挥,对教育事件的观察、思考流于表面,更不用说要达到发表教育评论的高度。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的办法是,将文章用PAD专门的笔记软件进行阅读,进行教育类文章的深度解析,可以从之前下载整理好的名师论文开始。从观察了解,到建立体系,才能实现发表教育评论。

          8. 大学时期很爱读南方周末,每周都会花完整的三个小时,把一整份南方周末细细地读完,那时候甚至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写社会评论文章。读到书中关于教育评论的这一章,又把自己当年的想法激活了。确实如作者所说,长时间的阅读和熟悉一份报刊,对于促进自己某一方面写作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工作十年,已经成功投稿过一些报刊期刊,也建立了一些信心。目前已经到了开辟发表新天地的阶段。未来值得我去养成的习惯是,到图书馆阅读各类教育主题报刊,确定其中的一份,自己长期订阅和阅读,边读边想边写,坚持两年以上,对于写出好的教育评论一定会大有裨益。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给自己写下的教育信念是“独立思考,合作完成”这八个字,大学时期读的很多书都已经忘记了,但是给自己留下的这八个字的毕业赠言还记得。未来希望我的教育信念能够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和课程化,让信念扎根于土壤,落地生根,用以指导我的课程和课堂设计。我觉得现在的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强烈的教师角色的自我认同。曾经我经历过非常想要离开教师岗位的时期,也就是刚入职很不稳定也不适应还要当班主任的那段时间。但熬过来之后,我相信,虽然可能我成长得比较慢,但是我一直渴望成长,坚持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写作的闭环,实现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长。本书作者吴松超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是否成功关系不大而与自我认同紧密相连,我非常赞同。现在的我,并不追求来自外界的肯定,我很热爱我的教育事业,热爱阅读,热爱写作,能够真切的从阅读与写作中体会到乐趣,收获到满足感。我在阅读和写作上有很强的渴望,于我而言,阅读和写作是一种生命的内需。

          我希望未来半年,我可以把产假当作是职业成长的间隔年,通过固定时间的阅读和写作,开启对未来教育生活新的想象。曾经,我在伯利克里的演讲中学过一个逻辑链条,使我受益匪浅:“勇敢—自由—幸福”,如今,我在吴松超老师的这本书里学到了另外一个逻辑链条:“热爱—情怀—理想—思想”。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个逻辑链条的价值,打通过去理想与现实、精神与实践、读书与教学之间隔阂,追求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精神独立自由的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出我自己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zp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