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译后记:《面纱》的戏剧性层次3

译后记:《面纱》的戏剧性层次3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11:23 被阅读0次

小说《面纱》我听了两遍音频之后,因为手上的纸质版译本不同,隔了一段时间,才来阅读的纸质版。到今天为止,纸质版的复读也已经完成。这本书就算彻底读完了,以后除非写文章需要查阅时偶尔再打开之外,估计也不会再翻阅了。

不是说书不好,书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故事简单易读,理解无难度,情节也不离奇古怪,所以读完就等于完成了它的使命了。

一直想写一篇书评,但是心懒得不行,今天暂且用译者于大卫的译后记来做个结束吧。

这篇译后记篇幅略长,我分三部分来分享。如果你手上的《面纱》不是于大卫译本,不妨来读一下吧。

《面纱》的戏剧性层次3

凯蒂经历的三次死亡暗含着面纱的三个层次。

那个倒毙在路旁的乞丐为她带来最初的震撼。这卑微的生命未经敷色,甚至衣不遮体,更无缘于面纱的世界,因而“他看上去好像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了。

但是,不多年前他还是个小男孩,狂奔下山,一边放着风筝,与凯蒂内心的纯朴本真是那样接近,这才是最让她惊骇的。

沃尔特则不同,他用怪异可笑的假面掩藏真实的自我,以此来挑战虚伪、残酷的现实,但这不啻于飞蛾投火。

沃尔特缓慢的死亡便是面纱剥离、与命运妥协的过程: “我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但现在我已经全好了。”

幽暗的灯光下的生命如一缕烟雾在空中消散,让凯蒂觉得他跟那个乞丐一样,就像一部报废的机器。“如果只是一部机器的话,所有的煎熬、内心的痛苦和折磨,都是多么徒劳无益啊。”

不过就连死神也对最深层的面纱无能为力。在凯蒂的亡母身上,庸常的力量继续着它的统治,嘲弄般地将一副滑稽的面纱强加给她一一让她摆出她完全无法忍受的柔顺姿势。而她本人似乎保持着原有的面貌,就像这堆泥土一度为精神所寓居时那样。

如果说沃尔特的死是一个哀婉的隐喻,贾斯汀太太则化身为一尊雕像,一个带着永恒面纱的纪念物,看上去很美,甚至很有气势。在这里,毛姆力透纸背的笔触将讽刺推向极致。

凯蒂在小说的第三幕返归纯真。毛姆以灵与肉的又一次激烈冲突提升了人物的人性特征,赋予作品一种强烈的真实性,小说继而在父女相依的古典式的造型中落下帷幕。

毛姆创作《面纱》时正值盛年,尽管它并非作家最著名的作品,但精美而复杂的结构、跌宕有致的情节设定以及个性强烈、字斟句酌的行文风格不但让它成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佳作,也是小说写作的完美样本,并于 1934、1957 及2006 年三度被改编成电影。

小说的环境已是近百年之前,但今天读来,人物与场景似在眼前一般清晰生动,其深刻的人生洞察和悲悯的基调依然感人,正说明毛姆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无愧于世界最畅销英语作家的名分。

(全文分享完毕)

附文:

在于大卫译本《面纱》的最后一页,看到了这段介绍,也一起分享于此。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下述一切的总和:

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文学家救护车司机”,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传记作家 特德·摩根

(其实,有关毛姆,远远不止这些呀,他的人生可谓不枉来世间走此一遭,除了他那可怜的婚姻和有些凄惨痛苦的晚年之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译后记:《面纱》的戏剧性层次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c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