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存在着三个需求。
001.昨天说到的第一个归属需求,是负责与人连结的。
这部分主要受着家庭系统的影响,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都会和族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这个需求让我们去从众,不让自己与众不同,而是跟大家都一样,无论是好坏,这会让我们变得盲从和迷信,不能超脱所在的群体。主要受这个需求支配的是孩子,下属和信徒。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族群的良知明确的召唤我们时,我们会问心无愧地做出破坏性的或邪恶的事情;在同一族群中,当我们行为危害我们的成员时,虽然我们采取的是一些建设性的行动,仍会感到愧疚不安。
002. 平衡需求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不断地变换,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中又一个让人产生愧疚和清白的基本动力。
在关系中人们相互交换方面,为了维持和得到清白无辜的感觉,人们往往采取三种模式:
禁欲:他们封闭自己,节食禁欲,没有需求,也不需要接受。导致的结果就是没办法进入关系,总是处于旁观者的位置,经常会感觉到空虚和不足。
帮助:“让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过让我欠你的情。” 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助人者综合征”。他们从根本上来讲是和关系对着干的。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过是维持搞搞在上的幻象,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的平等。导致的结果是孤独,痛苦不堪。
全数交换: 最好的途径。完全的付出和接受,通过大量的付出和接受的交换,得到心满意足的感觉。关键点是:付出者接受,接受者付出,双方是平等的。
003.秩序需求
在关系里,如果受害者表现得越无助,约会让人们感到对过失者义愤填膺。受害者采取行动,要求另一方做出补偿行为,终止对方的愧疚感并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但是如果受害者一直没有行动,那就是有其他人替代她行动,其他人通常指的是孩子。
所以夫妻之间,如果一方一味的忍让并不是什么好的品质,这会把孩子牵涉进来,不能光顾着自己的清白,需要有承担适当罪责的勇气。
能够真正起到治疗作用的宽恕是,既保护肇事者的尊严也保护着受害者的尊严。真诚且提供适当的补偿才是和解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