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聊一聊场景,在不同视角下如何理解场景及其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场景。
1.场景与背景的区别。
聊到场景,可能先浮现的几个词,是场面、背景等等,在互联网产品设计、电影拍摄、购物中心的东线设计,可能都会想到这个词语,而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呢?是通过发现洞察需求,去设计挖掘场景实现商业目标。我们可以先反过来思考,先理解一下什么是场景,再去考虑如何应用它。
什么是场景?笔者认为,我们依然可以采取老办法来理解,那就是拆字。场是什么呢?笔者理解是个坐标轴,时间空间的客观轴为场,而在轴上的要素发生的一段过程此为景,因为每个要素对于发生的事件理解不同,认知不同,这里的景又会有主观性,需要我们站在行事要素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这样理解你就会发现,背景是什么呢?背景就是这条轴上的前序历史罢了,场景也许是当时当刻,而背景只是彼时彼刻而已。
我们经常说,你这个产品缺乏用户场景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里的产品就是场景中的事件要素,它更想表达的是说你的要素在这个场没有发挥作用。比如传闻有人苦练十年屠龙之术,下山却发现无龙可屠;比如你给了一个漂亮女孩子非常漂亮的晚礼服,东西虽然很美,但是却无处安放,所以我们做对事,首先要对场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否则就将会容易无功而返。
2.场景价值--叠加的场景就是流量入口
理解什么是场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有非常多的应用,我们来横纵左右前后上下多举几个例子。比如,你充分理解了场景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你就会发现,光清晰理解客观时空边界的场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理解主观的景,理解要素背后的情绪,目标,你要生产产品,你应该要学会让这个产品触发这个时间空间场中的用户情绪,能够产生后续的行为,一个真正的场景是能够触发用户情绪的,能够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我们都学过热力图,如果一个场景也能够被叠加标记,场景叠加多了,说明场景中的需求就存在机会,而场景热力图中越浓的地方,你的流量机会也就来了。
先说场景触发情绪的重要性。什么意思呢?比如罗辑思维曾经在中秋卖过8000套书,在自己的店铺卖得很好,小店主买了10套之后,打折放了半个月还是卖不出去。为什么是同样的书,罗胖很快卖出去而小店主卖不出呢?其原因就在于,就是因为罗辑思维在场的基础上+了景,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的范围里一起疯抢,对彼此的意见进行了裹挟和挤压,如果你架构的场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不能形成对别人情绪的触发,他就不能是一个场景。
再说对场景的叠加的需求挖掘,“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都成了路。”我们时常说,一些市场上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其实质说的是什么呢?是还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在重复着,打车、外卖、走电梯,都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相同场景,而滴滴、美团、分众传媒正是洞察到了这些场景中的共性,挖掘出了相似的需求,从而生产了与之匹配的产品,也就成为了市场中拥有巨大用户数量的独角兽企业。他们擅长总结相似场景的热力图,挖掘热力图中的场景价值点,所以他们在竞争中赢得了更广泛的用户。
3.洞察场景就是高级的分镜头脚本。
讲了很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的利用场景呢?如果有什么套路的话,我们应该如何总结呢?讲这个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电影,电影有一个生产原材料,是分镜头脚本,任何镜头的转换,时空的交替,脚本中都有体现。很多人说生活也是一场电影,按照主观看法来看,何尝不是呢?如果我们想更深刻的理解场景,应该学会干一件事,那就是将生活中的场景片段,用另一种方式,还原成分镜头剧本。
我们之前总说5w2h,何时何地是我们的场,何人何物是我们的景中的要素构成,而why、how、how much更像是对每个人的目标,行为,程度的理解,其实这就足以让人在轮廓上了解场景的构成。为什么很多人决策会失误呢?笔者曾经写过自己犯错的工作总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场景变了,但是我的理解却没有变,就在于彼时彼刻的何时何地何人都没变,但是对方目标却已经变了。因此出现了纰漏让对方抓住了空子。
这个有什么作用呢?至少可以用于推演。如果我们愿意用场景的轮廓和边界去思考问题,尝试用分镜头的方式去还原场景,可能很多事情能够考虑的更全面。比如你要做一场演讲和汇报,几时几分在哪里演讲,演讲场地几分几寸,颜色如何,你有哪些道具可以利用?你的听众都有谁,都是什么角色,什么身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而来,他们来多久,又去往何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是否有喜好,他们想要听到什么,评判又有哪些标准?你的竞争对手都是什么人,演讲主题是什么?你要耗时多久,讲几个要点?当你置入其中时你是否有起承转合,你想影响每个要素达到什么目标?你是否紧张,如何克服紧张?你看看,随手问的问题,就能够让你高度还原到场景想象之中。
所谓的场景式营销,场景式文案,其实都是基于对场景的深刻理解,而那些高手,脑海中就自带了分镜脚本。
【金词银句】015期:
1.静水流深
这个词是前日与女票在地铁中成语接龙时聊到的词,它的本意是平静的水并不知道水底下有多深,来暗喻表面不声不响的人却蕴藏着大的智慧,当时觉得很有深意,私以为,静水方才流深。
2.痛点,痒点,爽点
重温梁宁的产品课,痛点是恐惧,对于产品来说,多是指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爽点是即时满足,人满足的时候叫愉悦,人不满足的时候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及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痒点是满足人的虚拟自我,卖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要满足女孩中的美美幻想既可以了。
3.产品七问
(1)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2)我在为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可满足了么,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3)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4)目前人们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5)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的看淡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6)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问题;(7)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那个名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