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书笔记四~第三章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书笔记四~第三章

作者: 科幻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23:10 被阅读0次

1,确定感

    周围都是听不懂的语言。陌生而又难以融入。外界给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感。如,入黑夜的时候,无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又必须向前走。

    确定感改向内求。当内求比较多,将内在的情感投射给外界,就变成了幻想。幻想变得严重,就进入精神病人的状态,无法区分现实,和幻想。

    沙利文认为。内在的稳定,感受外界环境变迁的影响,跟着环境转换状态。如:千面观音,如:亲子,夫妻,同事关系中展示着不同的方面。认识一个人要从多种人际关系中去看人、去看背景,才足够全面的了解他。

2,人是环境的一部分。

    人出生后,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会塑造人,影响人的心理。从中我们也看出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治疗更多的是强调适应,而非革命。如家庭治疗中的适应你的父母等强人际关系,如精神分析治疗中的接受,如认知疗法中的观念改变等。

    但从另一方面讲,按照吸引力法则。人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你的愿望越清晰,越全心全意。有越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会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在帮你。

3,双重束缚

    两可,无明确指令,给人以极大的不确定感。

    比如父母说,你要好好学习,串什么亲戚。

                  又说,这孩子死读书,婶婶来了都不会叫一声。

    孩子会无所适从,感觉怎么做都是错。

    双重束缚,会带来比较大的焦虑。

    对于双重束缚过的人,接近,他恐惧而伤害你;远离,他孤独又需要你。

4,升级自我

      开放自我系统,学习与接触其他人或其他圈子。

      反向是走向自闭。模仿,但不体验。

      自我不断引起新的体验进入,变大变得更有弹性。

      创伤不会被抚平,只是自我变得更大,而创伤显得小了。

5,情感分级

    大师级的咨询师都可以细分,感受是情绪的温度计。

    训练更建议采用觉察自己的情绪,趋近无我的状态。以直觉去体察情绪。

    参考书。心理咨询师的面读技术。

6,被压抑的欲望与被忽略的互动

      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是流动的,不可被打断。所以常用梦,口误来观察潜意识。

      沙利文则喜欢放大一百倍,放慢一百倍!用细化和耐心去意识到潜意识中微妙的互动和冲突。方法是询问。

      通过几句话想到的n个主题。通过,表情,语气和感受来观察咨询者的内在思维以及为什么行动,而不仅仅是情感状态。

        微表情,通常特工间谍和刑侦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是偏外在行为,心理咨询中基本上不用。太分析太刻意了。

7,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

    此时此刻,是可以回顾到彼时彼刻。但需要有充分的受训背景和足够的能力。过去确实可以预兆未来,模式是类似的,虽然历史不会完全的重复。但没有长时间的受训背景时,是做不到的。

    此时此刻,其实往往有投射认同。可以理解为我强制对方按照我的模式来。所以给对方自由,尤其,难能可贵!这也是为什么修己这么重要?别人又是那么的难改变。

    对于初入行咨询师或者爱好者来说,还是要回到彼时彼刻。找到创伤或者未被满足的需要。一步步的按步骤来。抓大放小,逐渐拼图出咨询者的创伤点,定下咨询的主基调。

    水平不够。可以理解为内在自我还没有理清结构或者不够细致。

8,恐惧与焦虑

    恐惧是一种深入的感受。对象单一,比如,特殊的物品,动物或者是社交恐惧。

    充分理解,恐惧是自我向客体建立链接的愿望,是整体寻找满足的倾向。

      可以尝试帮着咨询者重新建立观念。接近客体是可以相互满足的。

    焦虑是一种弥散的不带指向性的感受。它也是由外在客体带来的。我希望抚慰我的人又给我带来焦虑点。一种双重束缚的感觉,既推又拉。焦虑比悲伤更具有穿透力,是弥散渗入。

9,咨询者的人格水平

    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人格水平较低,多支持。人格水平较高,多诠释。

10,病症

    精神病,大于双相情感障碍,大于躁狂,大于抑郁,大于神经症,大于心理障碍。

    其中的精神分裂症大多外向攻击。除自罪妄想外。

11,溺爱与控制

    控制主要是自我需要的满足放到他人身上找,属于自恋性剥削。生怕你冷,怕你吃不饱,其实并不太关心你冷不冷,是不是饱。

    溺爱通常是指无限制的立刻满足,无挫折感。

    最好的状态是你立在那儿,等他扑向你,或者是张开双手,孩子自己选择,是不是接近你,以及接近你的方式方法。你如选择: 扑过来,还是握手,或者离开。

12,心理咨询是什么

    总发不出声音到发出声音。

    心理从无序到有序。

13, 产后抑郁

    原因: 身体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同时,你婴幼儿时的感受记忆会再次被唤醒。

    可能会有应激障碍: 两小时醒来一次,分娩的疼痛感等

  母亲得到:与生命体共生,增强人生的意义感。

                  重新修整,儿时的经历的机会

14 事业

    男人为什么注重事业?这也是男人的孩子,亲手养大的孩子。这种感受类似于女性孕育孩子。

15,婴儿

    焦虑都是客体传染的。

    婴儿长大以后会区分好母亲和坏母亲。好母亲来自于赞赏与满足。坏母亲自于失望和焦虑。最后也会发展成好我,坏我。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生存策略,而不是人格。面具是适应环境,值得尊重。但不要长期的戴,戴到取不下,就会自以为真。

16,失整合和解离

    不能承受内心的分离,焦虑过大,防御太重,承担不了而分离出去。如:这个玻璃杯不是我打碎的,是小强

    还有情绪思维的分离。如失去至亲时,我妈妈去世了,非常平静的说。

    现实的解体。一会儿真实一会儿幻觉。时清醒,时错位。一会儿清晰,一会儿解离。如梦魇。如刚失恋,有点蒙,我为什么会走到这里?如老年人,遇到交通事故找到外部的罪人。我们老年人自我减弱,有依赖感,无力感。归罪一下,找到确定感。

17,非我和自我

    没办法整合的部分。

    似乎从来没发生过被遗忘的部分

    潜意识防御保护的创伤。

    僵化的自我系统。

    自我系统。预防焦虑,让好母亲出现,呵护你的我。

    开放的自我系统,可以升级。不停允许有新的事情进入,变得更大,更有弹性。如同玻璃球变成橡胶球,再变成气球,可大可小。

    4到5岁是玩伴,13到15岁是伙伴,成年以后是性伴侣,比较能影响自我。

18,焦虑点,与安全操作

    反复感受焦虑的点

    规避焦虑状态的操作。

    语言是有个性化的。同样的话,我说出来他说出来含义并不一样。

    敌对拟合。可以吵架,吵完不走。

    羞愧是可能引发焦虑防御。

    强迫是容易导致成神经症,代表的是控制。

19,完美主义

      防止自己蒙羞。

      容易导致成强迫。随着强迫等级的升高,会有一般精神障碍变成精神分裂症。

    主观反强迫会感觉到痛苦。

      高度敏感,事无巨细,皆入他眼

      提前解除别人可能的攻击。

      会导致焦虑,而且是弥散性的泛化焦虑。

20,移情

      反移情,必须要非常敏锐。移情是一个工具,而非病理。我也是一个语气。

      要特别强调咨询师在移情和反移情的中的角色的。我们会有多少情绪,去激发病人。我做了什么产生了移情。

    咨询师也是参与者,绝不否认咨询师的卷入。真诚原则。

    咨询者激起的一些东西,你是有反应的,你要把这些反应跟自己说出来,压力就会降低,可以更好的咨询。

    假装的无视或者和善,是很怪。

21,两条主轴

    从意识到潜意识,纵向看。

    从本我自我超我平行看。

22 ,名言

    偏见无处不在。

    语言是带有确定感的,我们队语言感受因人而异。

    缄默时,力量是指向自己内在,需要有更大的力量去支撑。

    解离或者魂分,是幻想第三者看了自己,或者与身体分离。可以通过其他的表达方式舒缓,如画画音乐等恢复。

    如果痛苦无法表达,就会变成在幻想世界中寻求满足,如游戏,毒瘾等,要和幻想型的游戏在一起,哪怕精疲力竭,也分离不了。

    夫妻关系推荐看亲密关系这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读书笔记四~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ni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