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黄色封面的《正能量》,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来自何方何人,只是某天下课回到办公室,这本书已经静静躺在我的办公桌上。
起初,并未决定要读它。因为觉得是一本说教的书籍。后来,为了打发时间,在监考的时候带上它,阅读几页。这一阅读,才仔细看了封面,封面上的一行字——“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顶级巨作”提醒了我,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便有了阅读完它的意愿。
相信大家都不愿意与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生活在一起。负能量的人一般会有如下表现:随时抱怨、放弃、出尔反尔、阴沉着脸、表情漠然、自私、消极等,那么正能量的人呢?自然是积极向上、乐观、随时微笑、接纳他人、包容他人等。一直以为这都是人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但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先分享几招拥有正能量的方法吧。
心理学大师们经过多次实验证明:实验参与者作出微笑的表情后,他们感觉自己快乐了起来,体内的正能量越聚越多;当他们皱起眉头时,感觉自己也无端生起气来,内心瞬间被负面情绪充满了。所以,这个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操作的,那就是随时保持微笑吧!对于这一条,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哪是方法呀。殊不知,这是众多心理学大师们做了N次实验后得到的结论。对于这一条,我深有体会。2010年,初到成都的时候,在新的学校遇见的每一位新同事都是和蔼的,都是脸上堆满了笑容,这让我感到颇不习惯。因为之前的学校,除了关系极好的同事在照面的时候会打招呼微笑之外,其余的均不怎么理会。不过,在与每一个认识的不认识的同事微笑招呼之后,你会觉得脚下踩着一片云,心情会美妙起来,这倒是真实的体验。
其实,这一条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得最不好,尤其在学生面前。上课一进教室,便不由自主端起老师的架子,一脸冷漠。这样的表情上课,自然也就遇到你心里希望控制的局面。一段时间,曾许诺给孩子们上课保持微笑,但总是坚持不了多久。一些时候,几个乖乖还会在我阴沉着脸的时候,用语言或表情或动作提醒我“smile”,只是自己还是没有坚持下去,总是用表情管理着教室,让教室充满了负能量。
那么这个方法如何训练呢?步骤如下:
坐在镜子前。
放松自己额头和脸颊的肌肉,嘴唇微张。在科学领域,你现在脸上的表情是“中立”的,就像一幅等待被作画的空白画布。
将嘴角肌肉向耳朵方向上拉。尽可能地大笑,笑到眼睛周围的脸颊上开始出现皱纹。最后,将眉部肌肉轻轻抬起,保持这个表情二十秒钟。
收起表情,想想自己现在的感觉。
书里说,大部分人都说这个练习让自己感觉更加快乐。正如詹姆斯一个世纪前预测的那样,只要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几秒钟,你就能感受到情绪上的巨大变化,负面能量也随之被驱散。所以,你可要尝试练习之,并在某个懊恼的时刻也做出这个表情。
当然,还有一招,说“子”会让你高兴,说“呦”会让你悲伤。身体上的表现也是如此。
——“当他们做出恐惧的表情,他们的心率迅速提高、体温下降;当他们脸上挂着微笑,他们的心率降低、体温上升”,是不是很奇妙呢?因为只有愉悦的、提振人心的情绪,才能激发出正能量。
——实验显示,人们不同的走路方式与情绪有着密切关联:大踏步走的人比较快乐,而拖着脚走路的人容易情绪低落,负面能量增多。
这还包括说话与握手的方式,统称为表现原理,目的只有一个“请笑起来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只要嘴角轻轻上扬,体内瞬间就会充满正能量”!
书的第二章关于“吸引力与人际关系”,实验表明:人们接触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友谊或爱情。对于这一点,因为作者说的是容易而已,也并不是说百分之百,所以对于所了解的个体也就不加评论。对于那篇你是否活在爱中的测试,颇有价值。心理学家们认为通过表现原理也能够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真爱,激发强大的吸引力。也做了一些实验,只是这些实验都是从短暂的语言刺激、环境刺激诱发人产生爱情的需要。若爱情需要长久,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还有的实验证明:表现的强壮有力能帮助人们赶走不好的情绪,激发体内的正能量,而抬起下巴确实能够让人鼓气勇气,就算你没有察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这股能量已经在自行运作了。怎么释放心中怒气呢?并不是咄咄逼人,而是类似祈祷的行为才能让你心态平复。
书里值得分享的地方还有很多。除了用表情动作改变情绪之外,可能更重要的还有心里所想,整个人才会由内而外散发出正能量。
我相信,你也喜欢这样的人。当然,你也值得去读一读《正能量》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