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前几天吐槽我,写文章像在糊弄,完全不走心。我坦白道,我就是敷衍的。
我反问自己,我究竟在敷衍什么呢?在年前陪孩子出行时,我发现孩子对周边环境有些淡漠。比如,用完餐没有随手收拾一下的意识,但以前他是会收拾的。再往深里想一层,是因为孩子平时住在我父母家里,我尚且不用做家务,何况他呢,一股深深的挫败感在我心里升腾。要改变孩子的态度,先得从我做起。我在用餐完主动收拾餐盘,并用眼神提醒他也这么做。几次之后,孩子很自然的收拾自己的。第二件事是开关门时,要自然的看一下身前身后有没有人,有的话要多扶一下门,免得打到人。在我刻意跟在孩子身后时,孩子也做的不错。这让我不禁反思,难道是我先带着批判和先入为主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让我觉得他淡漠吗?先入为主的道德概念真是容易绑架人,这也从某方面印证家长不易替孩子做事,我们做的越多,他越自然的享受成果,完全不会去想中间的付出过程,又何谈感恩呢。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我让自己陷入战略懒惰里,因为要配合孩子的老师,从成绩出发,按老师的步调走,忘记我养育孩子的初衷是要培养一个能让自己幸福的孩子。在交007写作作业时,又仅仅要求自己准时交就好,没保证质量,还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毕竟这个月过年,我还看完了两本书,我还每天学英语”。呆在懒惰里,我总有用不完的借口和理由,我还放大自己的消极感受,以受伤的心态掩饰自己想拖延的本质。我还发现自己回应好友吐槽时,颇有撒泼耍赖的迹象,潜台词是“我就这样了”。感谢好友,真是惊起一身冷汗,我竟打着陪孩子的借口让自己混沌,差点变成自己鄙视的人。
在这个数据狂飙的时代,如果仅仅是有一些技能,那早晚要被取代,有规划有目标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实现认知迭代,盲目的读书只是在“演勤奋”,并且没有观众。今早听罗胖60秒时,他也提到,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思考,逃避困难,逃避人生。
只有让自己在变化中,克服不适,调整目标,学会拥抱变化,练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拥有独一无二的今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