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鮰鱼
文/单程车票
长江流域三峡地区历年来盛产鮰鱼,俗称江鮰,学名"长吻鮰",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又称"江团"、"白吉"、"肥头鱼"。这种鱼只见于长江的激流乱石之中,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80米以上的深度且暗流涌动的地方,湖泊,溪流不会有。
初见鮰鱼,是前两年江钓偶然钓到过一条,刚出水时通体略带粉红,无鳞,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这种鱼出水后不到半小时,全身颜色会发生变化,先是变白后又随时间加长而慢慢变灰黑一点。而且刚钓到出水时偶有叫声如婴儿一样,仿佛特别容易生气,腹部胀气迅速,膨隆如临产孕妇般。如不及时给它放气,不出一小时便会死去。是特别娇气的一种鱼。但因它的肉质鲜嫩,鱼皮肥美,营养丰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DHA、维生素、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叶酸等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质,健脑益智,养颜美容,滋补健胃,保护心血管,养肝补血,保胎等特性,且无肌间小刺,怎样烹煮都不带一点鱼腥味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因此鮰鱼近年来因长江禁渔禁捕而经济价值倍翻,由原来的一百元一斤到现在的三四百元左右一斤,更是成为每年7月1日开钓后钓友们趋之若鹜的对象。
现在,天气炎热,绝大部分钓友都习惯于夜钓,通宵达旦已属寻常。
早上,听钓友闲聊,说昨晚他们小区有好些个白天上班晚上钓鱼的年轻人刚回来洗漱一番又去上班了,不禁感叹一声……
2023-08-10 11:28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03868/f4d22155800c6ec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