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了解只停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阶段,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仅在于方块字、京剧、武术、中国红等部分传统文化上。这是否中国向外国展现的大都是以上的元素?
要避免一些集体性偏激性行为的发生,就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发声。
*
理性杂谈(8)珠海有一所学校的励志对联:三年艰辛,六月定乾坤,凝神聚力称霸主。九载苦读,一朝决胜负,克难攻坚封状元。
现在上大学不难,难的是上211和985大学,仅占当年考生的百分之五左右。因此,有“状元”和“学霸”的情结。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教育质量的差异,加上传统的“状元”情结,中国人自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有上“名园”、“名校”的强烈愿望和行为。
*
理性杂谈(8)理性不成熟,还处于婴幼儿阶段
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言行相诡、漠不关心和戾气弥漫之社会风气,显然与新中国建国后在无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强行发动的追求意识形态纯洁性目标,并且“触及人们灵魂”的文化革命所造成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分裂密切相关”,我有不同的意见。
以上所说的“道德沦丧、唯利是图、漠不关心”更多应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本身去找原因,物欲膨胀,精神生活追求的萎缩或放弃,无序竞争、官商勾结,法治缺位等等;而“言行相诡”以及文·革发生根源,与中国传统伦理的“虚伪”本质、言行不ᅳ、忠君思想、个人崇拜等密切相关;可能“戾气弥漫”才与文·革相关度高。
*
理性杂谈(8)“批评”不等于“唱衰”!由于教育宏观点说牵涉到民族的前途,微观点说牵涉到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群众对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经验,群众的发声很重要,可以促进当局进行改革。
善意的提醒,并非抹黑!中国的教育若不从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向发展,则永远会落后于人家。现实的并不总是合乎理性的。
*
理性杂谈(8)天下人都说1加1等于2,而偏他说1加1等于3。苏州马拉松跑组织方如此明显违反规则还不改正,只能说个人的权力意志大于普世规则。这也提醒我们,个人的主观意志并不等于独立之思想。所谓的“独立之思想”,是经过理性之“我思”之后的思想,而“我思”要遵循逻辑和数理律,普世规则。
在这个事件上,有两点:其一,在运动员冲过终点前,不能递上国旗,这是规矩,组织方不能以“爱国”之名,破坏这个规矩;其二,既然运动员接了国旗,按照《国旗法》第三条,你就要尊重它,不能随便处置它,这是责任与义务的问题。我们不能够确定那位运动员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但如果真的是有意的,则是不恰当的。
*
理性杂谈(8)其实所谓的学哲学,就是学它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与孩子谈一些日常的哲学问题,就是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探索欲,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习惯。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批判性思维史”,反映了人类如何“感知”和“思考”自然和人本身的历史。
*
理性杂谈(8)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由封建专制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转型,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挣脱了禁锢人性的枷锁,促进了人性的复苏,这是文明的进步,历史的必然。虽然更高层次的理性思想启蒙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似乎看来仍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
我们不希望看到俞敏洪式的封建观念的历史倒退的现象大量出现!俞敏洪的类似“红颜祸水”论,其实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男尊女卑”观念异曲同工,从某种程度上显现了中国传统观念在一些人那里的根深蒂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不少东西与现代文明的自由、平等观念是格格不入的,诸如“男尊女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因此,在弘扬所谓“国学”时,一定要谨慎。
*
理性杂谈(8)从ᅳ组40年变化的照片的对比中,国家的进步是明显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还是会憧憬“革命化”时代的生活,或者唱颂中国的农耕社会的“桃化源”式的生活。或者可能这只是他们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下,一种精神寄托和补偿的渴望而已,你要他们现实化地过那种生活,一个月、一年或许可以,长期下去对于他们之中的绝大部份人而言,可能性恐怕不大。
*
理性杂谈(8)50后,基本上都是革命化背景下的教育;60后和70后,是革命化和人性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的教育;80后,是人性化发展和信息化萌芽背景下的教育;90后和00后,是信息化大发展以及游戏娱乐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在这些时代大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从文化的角度,改开初期的“人性复兴”是最具黄金价值的。虽然其后呈现出“物质化”和“娱乐化”的现象,但其“多元化”的特征相对于束缚和泯灭人性的“革命化”教育,也是时代的进步。
尽管不少人在吐槽中国的教育,但毕竟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发展,信息在开放!从某个大学生在食堂的“快闪”演出的视频中,我们可感受到大学生自身自觉的审美情趣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当他们合唱起《喜欢你》时,会感觉到他们的青春年华!
*
理性杂谈(8)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哲学,教育也是现实,教育亦是未来!
教育有其哲学上的终极目的,有其现实中的实践方式,有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功利的角度,了解和学习一些西方文化特别是其精粹的逻辑理性思维亦即批判性思维部分,对要出国读书适应外国人的思维和文化,或者对在国内拚博要以独特的思维超越其他同学、其他同事的孩子而言,是很有必要而且相当有效的。
学习他人长处,是为了充实、壮大自己,做ー个明智的人!
*
理性杂谈(8)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史家绝唱的崇拜,
语文是对红楼一梦的迷恋,
语文是对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佩,
语文是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孔孟老庄的博大精深,
语文是诸子百家的开合纵横,
语文是五千年的文明积淀,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
语文是博大而丰富的精神元素,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徜徉山川的脚步,
语文是品味书香的双眸,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
语文是奇书骏马佳山水,
语文是青松翠竹白梅兰。
语文是亲朋之间的随意聊天,
语文是论辩之际的从容应对,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洒脱气象,
语文是笔端流出的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纯正的中国话,
语文是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举手投足的书卷气,
语文是字里行间的家国情。
语文不是理化(公式定义,逻辑推理),
语文不是训练(陷身题海,埋头竞技),
语文不是语文课本(蜗角论雄,滴水泛舟),
语文不是知识碎片(东拼西凑,散乱支离)。
语文是体验,重在自主;
语文是积淀,难以速成;
语文是生活,无限丰富;
语文是世界,无边时空;
语文是大海,汪洋肆意;
语文是山岳,峭拔纵横。
语文是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是引领,登高望远,路长履艰;
语文,就是让每个学生:
说抑扬顿挫的中国话,
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
老李:评:
《语文是什么?》,相当感性,看了令人有些心潮澎湃。但理性分析一下,它有泛化和窄化的嫌疑:泛化,将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纳入到语文的范畴;窄化,语文的主要功能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情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两者不可偏废,而此文将前者排除了。
*
理性杂谈(8)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是指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有运用自己的理智而行为的自由和权利,但这种自由和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限制,自律和尊重法律、守法是基础。同时,由于信仰本身提倡的“博爱”精神,鼓励人们关爱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着不团结。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这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一个平等社会奠定了精神基础,也为个体拥有选举投票权有了“自然法”的来源和保障;“机会平等”——这是一种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实践的前提条件:程序正义,不因权力、名气、财富等拥有或失去某种机会;“结果平等”——这是一种人们希望看到缩小贫富差距的愿望,倒逼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将弱势群体的利益考虑进去。
*
理性杂谈(8)“个人素质的提高,不能总在血与泪的教训之后!”,这句话,虽然有点“唯心主义”,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不能总是要有惨痛的经验教训之后,我们才当一回事。如果有“先验”(先于经验)的规则意识,意识到违反规则就会发生危险,我就一定不会去做,虽然这有点“唯心”(有可能违反规则但危险的事情没有出现,没有经过事实的证明),却是必要的,“规则意识”是个人素质的表征!
重庆公交车事件再一次给我们启示,实践可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在这世界上,特别是对人们的行为而言,有许多不证自明的规则需要人们遵守!
*
理性杂谈(8)(图)你的原生家庭里,藏着你未来爱人的模样
将“原生家庭”看作是影响儿女成长的唯一要素,与“父母是原件,儿女是复印件”说法相类似,将“他者”的客体的其中一个的作用无限放大,而将“成长”的主体的内在心理发展要素忽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客体的刺激的相互作用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两个必要要素,客体的刺激不仅是父母,而且还有同学、学校、社会等,而个体的心理结构有它的阶段性、发展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儿童阶段(大致出生至小学毕业)由于其心理结构的简单、具象、感性,受父母的影响大,但初中以后,受同学、学校、社会的影响会逐渐加大,父母的作用可能退居到维持与儿女的情感沟通上了。
*
理性杂谈(8)在中国,与政界一样,商界讲关系、权力、潜规则,商学院的意义何在?就读这些高价商学院以及名校的商学院,其作用无非是捞取一个名牌文凭,以及建立优质的人脉关系。在中国,若想从政或从商,真正要学的,而且要学好的,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和人际关系伦理文化。
中国的传统的封建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人。有必要检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诗词书画除外)是否符合现代文明的理性和法治、自由和平等的发展的趋势。
*
理性杂谈(8)自由以及自由之理性选择在“扬善抑恶”的“自律”的伦理行为中,是一种内在的前提条件,是一种更为根本性的条件。中国人若不进行“自由以及自由之理性选择”的启蒙,就很难“自律”,而依靠“他律”的强制,不免会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就“道德”,没有众人的注意私下就可以任性妄为的虚伪,甚至有人会将“道德”作为“严人”以及“打击”他人的工具。
韩非子的《说难》“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
理性杂谈(8)孤独:
有人列出了孤独的12个等级,你属于第几级?
一级孤独:一个人逛街
二级孤独:一个人逛超市
三级孤独:一个人喝咖啡
四级孤独:一个人吃火锅
五级孤独:一个人下棋
六级孤独:一个人看电影
七级孤独:一个人看海
八级孤独:一个人去游乐场
九级孤独:一个人旅行
十级孤独:一个人搬家
骨灰级孤独:一个人看病
崩溃级孤独:一个人做手术
我觉得以上只是初级孤独,中级孤独是没有人与你交流思想,高级孤独是没有人与你交心。
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或许,在中国这个“从众”和““桎梏”的社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孤独”,反而是ᅳ种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理性杂谈(8)以后社会,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面对海量和复杂信息的筛选,都需要“批判性思维”来建构知识,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
中国的教育如果不与时俱进,反而要回到中国封建社会和现代某段时期的信息封闭的思想形态中,误我中华子弟!
*
理性杂谈(8)“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你认同吗?
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和老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本身的天赋和悟性以及好奇心、兴趣、探索欲、意志力等内在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因素有些是纯粹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通过学生自己对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经验结合了人的潜能而形成的。而老师的主要职能是将学生以上的先天的或后天的因素激发出来。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子女是主体,不要将父母摆在一个主体的地位,父母的职能和作用仅限于激发子女各种正面因素。
这有点像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老师或父母是作为“刺激者”的客体出现的,而主体是通过感知觉和思考作出反应的学生或子女本身。
*
理性杂谈(8)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有所发现的期望值,很有可能就是学生当前自觉学习的动机!
当我们追溯最终原因时,无可避免地不得而知,因此唯物主义假设了一个“无限”,而唯心主义假设了一个“上帝”,其实两者分别不大。“无限”是唯物主义心中的“神”,“上帝”是唯心主义心中的“神”。只要我们冲破“物质”的桎棝去思考,那么,我们每一个思考者都会是一个“有神”论者!只不过是“无限”或者“上帝”而已。
*
理性杂谈(8)芬兰人在人际交往中会保持ᅳ定的距离,这是冷漠吗?在中国人眼里是,但在西方人眼里,大有可能这就是自由、独立!自由和独立是需要“机会成本”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故的爱,类似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自由和独立,自由和独立是需要理性的思考、选择以及行动的!
在人际交往中,西方人重视界限和个人隐私,这可能也是“自由”的一种表征。严复翻译穆勒的《论自由》时,恐怕中国人不理解“自由”的含义,就翻译成《群己权界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往往将个体的权利(权力)与群体的权利(权力)混淆:将群体的权利视为己有而占有之,自由没有自律;而又将本应是个体的权利,以群体的名义限制之、剥夺之,自由没有空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没有“自由”的位置。
而老庄的“自由”往往是一些不得意的士人,拿之作为被动的“逃避”的工具,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理性杂谈(8)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改变人的思维。那么,如何“改变人的思维”?
改变思维,首先要消除种种假象或者说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眼去找寻事实,用脑去发现真理!亦即用我们的感官感知觉事物的现象,用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去对感知觉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经验综合,从而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这种逻辑分析、经验综合既是静态的,也会是动态发展的。思维就在这静态和动态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下,得以改变和发展。
那么,改变思维的核心关健是什么?核心关健就是“理性的启蒙”和“理性的成熟”!通俗一点说,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也就是正如康德所说的:启蒙是人类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不成熟是指缺少他人的教导就没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这种不成熟状态之所以是自我造成的,其原因不在于缺少理智,而在于没有他人的教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SapereAude![要勇于认知]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格言。
*
理性杂谈(8)这幅图的内涵挺丰富的!“形式主义”的意思是,寻找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思,不要将“表象主义”,或者说是“做秀主义”,混同于“形式主义”!比如说,开一次会形成一个文件,要经过自由发言、自由辩论、自由表决的必要程序,这是“形式主义”,但茶杯是否成一线,却不是必要的,而是多余的。也可说,“形式主义”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专业性”,而“做秀主义”是“脱裤子放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