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要想说说外国人说中文的一些事情。当然这个话题相信大部分人早就说过,网络上话题也很多,但对于我,我只想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读书时候,就经常在公交车上碰见外国人。记得某次我出门坐车,那部公交车人不多我恰好有座位坐着,在某站上来一个黑人,一路走到我面前,对方用标准广州话询问:“唔该,请问尼个位置有冇人坐?”我当时愣住了。
后来做了外贸工作后,接触的外国人当然更多,总体感觉就是大部分非常主动,热情,由以美国人为例,特别热情,而且虽然有时候固执一点但基本上会比较通情达理一些,而且的确热情大方,价格等等计较不算太多(当然08年12年经济危机后还是更加注意成本的)。欧洲人相对重视品质,日本人要求非常高,甚至有时候比欧美客户要求还要高。
最早供职的一间企业和日本公司合作,让我见识了日本人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企业产品有问题,他们在反馈质量问题的同时,愿意派人到公司来看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的问题,态度让人敬佩。当然事实上我个人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喜欢,但他们的工作态度让我不得不佩服。以下举两个实例。
1,当时有一款产品,塑胶件,产品质量有瑕疵,按照日方提供的质量反馈,主要是表面外观(黑点,气纹等等),还有少部分尺寸(塑料件因注塑机,模具或者其他工艺问题产生收缩,气缝,合模线明显等等),其实说实话按照国内标准也许都不是个事儿(没有影响使用和质量),但日本很重视,他们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协助我们进行质量监控和产品分析。记得当时是一个叫木村的工程师,下飞机时就发现领带西服一丝不苟,要知道当时可是正夏天! 他下飞机后匆匆吃过饭,就提出要进行工作。
当时他先看我们这边的成品,叫我们分别提供留样后,就提出要一间办公室工作。当时我们提供了一间办公室,并没有装空调,只有一个小风扇,当时盛夏气温特别炎热,他就拿了一把游标卡尺,一把千分尺,还有一些工具,拿了笔记本,就在那个炎热的小屋子里整整工作四个多小时! 要知道我们平时质检当然要查看尺寸的,但我们也只是查看几个重要尺寸,量一下在公差范围内就算了,但日本人拿着那个产品把每个角度每个尺寸细细测量并严格做好记录。 四个多小时后他才做好了记录走出办公室,我看到他衬衣全部湿透,额头上汗珠一滴一滴往下落。
2,有一个关于包装的故事。日本人对产品质量要求甚高,包装也是严格要求,一些零部件需要单独胶袋包装,里边的数量也有严格规定,比如配件胶圈,他们规定一个产品六个,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我国配件少了是不行的,但多了估计没有人说什么,但他们那边不行,多了就有了垃圾的成本会被人投诉。于是他们要求只能按照数量放(其实这个要求本身是合理的),而我们一般是人工数了以后放入,就不能保证数量,他们表示理解这样的误差,但表示可以采取另外措施保证准确。
然后一开始提出称重。用电子秤保重,后来发现这样也有误差(橡胶产品质量有一定参差不齐的情况),最后他们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装置,可以刚好保证6个胶圈放入不多不少,而且也不影响生产速度,就这样解决了这个事情。
就先写这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以后有空会多写其他后边一些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