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dia是我近期遇到的最欣赏的人之一
也是在认知层面带给我最大教益的三个天蝎座女性之一
写在前面的话,以正本文三观。
lydia是一个互联网市场大牛,因其有着较强的资源整合和个人品牌打造能力,在圈内和知乎界小有名气,可能因她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处世风格,于很多人,她也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吧,反正人称知乎女神。
《跨越》是lydia出的第二本书,不同于第一本《全栈市场人》中的职场干货,该书主要总结了作者生平人生感悟,凝结成38篇短文,呈现了一个情感丰富,爱憎分明,认知全面,积极进取的互联网励志跨界女性,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哲思,当然也避不开有很多言辞犀利的鸡汤。
而就书中大片抛撒的鸡汤,笔者有些感触忍不住吐出为快,若有读者恰好也读过此书,也算交换了读后感,若有不当之处,也望交流指正。
毋庸置疑,lydia作为三跨青年,无疑是很成功的,现在也出了书,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作为走过迷茫,挨过创伤,不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互联网牛人,可以分享干货,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圈,探索内心所愿的人生,实属一件义举。但阅读本书,笔者认为,还是需要适当免疫,有些潜在的话作者并未提到,这里斗胆探讨一二,如下:
1,成功人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这点作者说的没错。无论一个人他的过往如何,当前所做的成就一定和他所采取的方法和所培养的自身特质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模仿,从而有助于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
2,不是成功了,就可以站在金字塔的上端,给大家强推人生教科书,即使分享,也需尊重金字塔结构和对方的感受。隐约间觉得作者还没走出因认同感造成的困扰,似乎成名,出书都是提前预设好对过往所有伤害的回击,隐约感觉到一种消费心理,显得直白,显得矛盾,不过也表示理解,毕竟童年的经历会有烙印。
3,鸡汤有毒,毒在哪里?笔者认为,就是要让读者深刻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学习,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学习到的程度,也是要结合自身现实。这里不妨从作者人生经历来看。
可以推测,作者能有今天,应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原生家庭的创伤疗愈过程,激发了作者极强的自我成长意识和动力,也迫使作者早早突破了舒适圈,培养了始终在圈外寻找更好人生的品质,也因父母关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童年期已产生的质疑和思辨,使得作者从这一原生关系的不断推翻和重建中,摸索出了更高阶的认知方式和为人处世经验,这种经历,大部分人一生都不会体会得到的,其中切身体悟和心智成长,自然也无从谈及。
原生关系带来的反向力量,可能大部分人还不以为然。笔者认识的,就有因原生关系原因,立志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也有受家庭压迫而努力工作,月入奖金十万的,当然也有没法走出,在笔者面前痛哭流泪的,电话那头狠劲发誓一定要活出自我的,或者颤抖地握着我的手说从来没有人这么理解过他等等,试问,这种经历,有人愿意去承受?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有些因果,是我们没法复制的。
2)原生关系伤害在永远活在当下,也永远爱她的男朋友及男朋友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补偿,就像作者说的,爱的伤害,只能被爱治愈,倘若当初在她困在原生家庭能量里无法自拔,崩溃地在路边哭泣时,她的男朋友没有虚寒问暖地安慰道:“来北京吧,我养你!”,而是觉得她满满负面情绪表示很不理解,那结果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所以有原生关系伤害的读者,需要意识到成长过程中的这一点,去不断寻找和培育身边爱的氛围,学会在他人的帮助下疗愈自己,真的很重要。
3)外界的不看好,尤其作者妈妈长期的诅咒与责骂,以及被知乎上众多负面抨击反向激励,促使作者在自身价值提升上,飞速发展,当然,作者本性也是个上进青年。
4)阶层的跨越方式,不是说复制就复制的,还得看起点。在书中诸多鸡汤背后,可能会被读者忽略,作者是公司老板的女儿,她进社会时,就已经有一个老板爸爸在耳濡目染,给予后方支持。从第二甚至第三阶层出发这一点,也是多数人不具备的吧,笔者身边很多人都是出自一般家庭,甚至毕业后还在还助学贷款,压根没有那么大的经济条件底气,挣了钱还要补贴家用,此处笔者想起了《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5)作者是个颜值气质具为上佳的美人,凭这一点,就超越了多数人,尤其在市场行业,女生长得漂亮,是吸引社交价值的利器之一。笔者认识的百度公司两个市场能力和绩效都特别出色的女生,气质和容貌毫不夸张的说,都恰似仙女,当然综合能力也是很强。
6)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在各种伤害中,越发理智的头脑,在困境中,努力寻找办法,积攒资源,打造个人品牌的意志和能力,以及还有众多朋友愿意在资源上支持着她,用心呵护着她,从而最终成长为一颗远远看得见的励志小网红,笔者心生佩服,学习靠近中。
由衷而论,除了需要对其中一些犀利鸡汤进行免疫外,《跨越》一书还是很值得阅读。推荐理由:
1)几乎自洽,无懈可击的思辨体系,学习不来,也可以领略一二,看看作者风浪过后,沉淀的诸多人生智慧。尤其最后谈及和父母关系改善的那些文字,可能很大一部分读者会比较有感触。
关于原生关系,这里多分享一些感触。如果原生关系问题参与了整个童年,那必定某个潜在的子人格已受到影响,建议青少年期读者多走出自己的世界,多尝试不一样的关系体验,多谈恋爱,在学生时期,把关系二字处理好,这样成长成本会小点,比如作者文中提到那样,爱过,伤害过,也被伤害过,才悟到人格成长的道理和法门,毕竟爱情是童年的轮回,退行去修复才是正道。如果是成年读者,相比也有所体悟,心中也自有章法,比如一个朋友说她一直没敢谈恋爱,想着毕业工作了直接找个人结婚得了。鉴于三观已定,不好做分析。如果仅仅是青少年或大学后受到原生关系影响或者影响不大,考虑到人格相对健全,笔者认为,如果不好处理,先努力成长起来,在过程中有足够能力和精力了再回头慢慢修复原生关系,比如作者听了男朋友的话后,决定逃离原生家庭,去了北京,等日后发达了,用实际成果说服父母,这一点像极了《都挺好》里的苏名玉,用钱和资源逐渐渗透到失衡多年的原生关系里,终得善果。我也认识几个朋友,也是这种做法,从主观意愿上远离原生家庭的影响,甚至划清义务和责任界限,以免自己的人生再受到影响。
2)社会现状透视镜。言辞犀利,清爽有劲,笔者看着甚是大悦。还是相信,纵横市场圈,接触各种大牛和上层有识之士,阅历到的社会终究有新鲜劲儿可尝,毕竟金字塔层位越高,竞争越激烈,背后的人性越纠缠,社会铁律也更明朗。
3)有些鸡汤喝着还是够味,至少笔者觉得很酣畅,也促使读者从更理性、更全面、更深刻、更高阶视角审视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万一某句话触动了你,迎来了人生高峰的拐点也不一定哦。
总有些人,上不去或不愿意上去,也总有些人,不愿下来或使劲往上爬,都是合理的,每一个强大背后势必有着很多弱小身影,而每一个弱小和无奈从某种意义上也都值得被谅解,若都只剩上层的逐利交换,哪还有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篇,退一步讲,社会稳态又怎得稳固。
不过进一步来说,倘若你还心有它想、事有待完、情有旧结、人有往念、思有迷惘、钱有漏缺,还想着往上、往下多看看,多折腾下,那么,这本书一定一定很适合你,在迎来你的下一次跨越之前。
读《跨越》见众生,如你如我,人人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