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阅读?
我并没有打算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说清楚。我只是出于最近的阅读有感而发。
在我心里,一直觉得阅读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其实这个“非常重要”说起来似乎也显得严重了。因为在我不进行阅读这项活动时,我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很明显的改变,只是会不那么喜欢自己,其他一切照常。至于为什么只说对我非常重要,而不是对大家,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脱离学生时代之后几乎从不阅读,但是也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我觉得就很幸福了,自己觉得开心就好,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阅读。
我一直认为阅读很重要,至于为什么重要,在以前可能是出于一种比较“功利”的思想,希望阅读可以给我带来一些实用性的收获。比如说,让我变得有知识,具备更强的社会竞争力,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等等。这些一晃而过的想法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正面的能量,也没有促使我去看更多的书,反而对看书这件事情开始闪避。当有着太强的目的性促使自己去阅读时,阅读开始变成一种压力却又不是必须做的事,于是就开始逃避。就好像学生时代,读书是每个学生的压力,在高压下大家都有些想逃,但是又在严格的监管下可逃之处寥寥。
现在回忆起来,最让人愉快的阅读经历,恰恰是那些好奇和兴趣驱使的阅读。比如我最开始的阅读经历是作文书,小学时期很喜欢看叙事类的作文,对我来说就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我并没有因为刚开始学习写作,希望可以将作文写的更好而去看那些作文,但是在后来,经常被老师夸奖叙事类作文写得好,还在当地报纸发表了几篇,我想这是阅读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小儿科。
在作文书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因为兴趣去读一些什么书,那时候小孩子流行读西方名著,《简爱》、《傲慢与偏见》、《茶花女》、《复活》等等。父母也给我买了一些放在家里,可惜我一本都没有读的下去,有时候看别的孩子能够津津有味地读名著,我还会觉得很羡慕,可是无论我怎么逼迫自己,都不大能读的进去那些好书。后来我就放弃了,这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看到外国名著还是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冲动。其实后来的生活里,我还是有尝试一下阅读那些名著,无奈情况也并没有好转,时而看到一些关于名著的评价,常常因为自己无法深切体会其中的伟大而惋惜不已。我后来也试图弄清楚这是为什么,我想着,大概是因为我所出生的地方与时代,大到文化小到生活方式,都与名著背景中那个时代的西方国家相去甚远,所以无法产生一些共鸣。就好像小的时候,虽然拿作文当做故事读,但是一本普通的作文书和《格林童话》之间,我依然选择作文书。当然这只是推测,也许有更简单一点的原因,就是我实在肤浅。现在虽然还是会时常可惜,但是会安慰自己,人与书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一样,是需要缘分的,暂时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只是因为缘分未到。
关于这一点,我想很多热衷阅读的人都深有体会,有时候读一本书,当时没有感觉,在某个时刻重读,却可以撞击出让人无比愉悦的火花。所以借用一句很老套的话,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书,才可以获得对这本书自身感受的最大化。
再后来的阅读,就是那时候的少女都十分热衷的青春小说,不过这方面的起步,我依然稍晚于同龄人。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好多女生都开始看青春小说了,但是我一本都没有看过。我现在回忆我的初中生涯,似乎没有看过一本除了教科书外完整的书。我尤其记得那时候与我坐的很近的两个女生,一个在我还在看作文书的时候,就开始阅读一些很“高级”的文学作品了,她侃侃而谈的时候,总让我觉得惊奇,同样年龄的脑袋,她那里面居然装了这么多让人称赞的东西。另一个那时候很迷红楼梦,天天一手红楼梦,一手字典,不厌其烦地翻着字典,却依然看得酣畅淋漓。时常向我说起,红楼梦有多好看,多经典。我那时很佩服她的毅力,因为一边翻阅字典一边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当然对她来说是一种乐趣。那时在她们身上,我也是深切感受到了发自兴趣的阅读是可以让人痴迷至此的。
说回到青春小说。我的青春小说之旅开始于高二,那时候班里的女生很喜欢相互传阅小说,我记得有那么一本,除去一些实在学霸,几乎全班女生都看过了。青春小说通俗易懂,表达感情也算“简单粗暴”。那时候青春期,特别容易被里面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牵绊,甚至还会有代入情结。当然现在已经很久不看这样的青春小说,但是那时候看书的激情,简直狂热。中午不睡觉也要看,课间十分钟也要利用起来,只要不被发现,晚自习也可以偷偷看。我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还算比较理智,一直还将学习摆在第一位。因为自己从来也还算乖,做不出什么新鲜的事。我后来回想,青春小说究竟带给了我一些什么,除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还给了我记忆中的学生时代不那么枯燥无聊的一部分。而且我相信但凡是可以流传开来的书,都有其可取之处,青春小说虽然浅显,也需要文笔,这对于我后来写东西也多少有一些积极影响,书中一些精彩的细节也算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青春小说失去兴趣的,我也不记得了,高中毕业之后,似乎就没怎么看过了,不知道是觉得自己长大了,还是真的从内心开始失去兴趣。之后无论别人再怎么告诉我这部小说有多精彩,我都打不起精神去一看究竟了。看散文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以前我是不看散文的,觉得枯燥乏味,看不出所以然,既没有小说的精彩情节,又没有工具书的实用性可言。当我开始体会到看散文的乐趣之时,可能就是我慢慢树立为什么要阅读的开端。
就像之前说的,有时候看书我们难免实用主义,无论什么形式的作品,觉得一定要从中获得多少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哲理,这时间才算是花的值得。阅读的时候我也会想,这样的阅读对于我自身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这样一个多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我喜爱的阅读无法直接给我带来最直观的物质财富,也无法间接教会我怎样去获得财富。甚至可能我今天读到的内容,睡了一觉就在脑海中什么都没留下,那么我的时间花费回馈给我的是什么。
即便如此,我还是阅读,是因为我开始相信当下。在阅读的当下,我获得了一种平静,不需要多大的冲击,毕竟不是每次阅读都可以让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在阅读的当下,我获得了温柔的享受。而且这一享受,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只要我坚持阅读,就可以保证内心持续的平和安然,不急不躁。阅读当下最美好的感受就在于,通过阅读别人的文字,发现平时被自己忽略的感受,甚至可以由此联想到更多美妙的感受,借以发现我们的生活其实有迹可循并且非常可爱。这时候就好像是跟作者完成了一次对话,不仅可以感叹于作者的才华横溢和细致入微,甚至会对作者产生一些亲切感。
我的阅读量实在很小,无法说清楚每一种文学形式的魅力所在,但是优秀的小说,精彩的散文,经典的诗歌,都多少曾经带给我一些美好的感受,从字字句句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这些感受也不会仅留在当下,会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跟着我们一起前行,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探头跟你打个招呼。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阅读,我看着身边不阅读的人依然精彩我也觉得高兴,是否需要阅读,取决于自身的追求。我一直追求温柔的力量,也相信阅读可以带给我这样的力量,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我都会坚持阅读,为了更加喜欢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