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里面,多次提及离开舒适圈,那么舒适圈到底是什么?
舒适圈(仅用个人经历作为参考,感受是很主观的东西)
舒适圈首先能给我一种安全感,其次是一种可掌控,可操控的感觉,这个圈子不会引起我的自卑,戳到我的痛处(我一些很在意,内心很抗拒的东西,比如说数学等)。
数学这个领域远在我的舒适圈以外的地方,用星系来形容的,人类的舒适圈是地球,那么数学就大约在冥王星上。
那么数学这个学科带给我是一种怎样的不舒适感?(以此类推其他非舒适圈领域)
首先数学这个领域,世界公认认为男性更加驾驭,男性的贡献性更大(暂且不计算男性受教育的历史,以及被鼓励受教育的情况),因为高智商人士中,男士占比较大(不负责任统计学,仅仅依据社会印象)。而站在男性另一面的女性,也就是我,在习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是受到外界的影响的,类似于“女生数学就是没男生好”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可能由于两性思维方式不一样所致,这里不讨论。那么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不被鼓励,甚至是不被看好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个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不自信。其次,数学的每次大考失利,尤其是高中的一段时间,合格之上,班平均分以下,多次受挫,然而实际上平时经常能想到奇怪的点去解题,这更加加剧我对数学的不自信与抗拒。总结起来就是,非舒适感,就是让我有自卑,抗拒,力不胜任的感觉。
最近是怎样鼓起勇气面对这个问题
离开所谓的舒适圈绝非容易之事,尝试一件新的事物,可以仅仅是因为冲动而为之,不喜亦可弃之,但生活中往往有一些需要直面的事,数学对于我而言便是其中之一。我以前就很想成为自己能制造工具,研发工具的科学家(科幻片看多后遗症),尤其是人工智能,最近也开始学习数据分析这些知识,本人也算是在STEM领域中工作。而我在阅读论文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意识到,使用电脑软件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数理统计的知识,而我对于一些数据的来源以及样本的选取也越来越有疑问,加上最近三个月上了一门机器学习的公开课,更是意识到数学在STEM基础学科上的统治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好奇心,疑问,加上想摆脱被数学支配的恐惧,我开始了第一步探寻。
一开始,我选择了一些能再次引发我兴趣的网络课程,斯坦福的一门公开课《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数学》(不负责任翻译,以英文为准,下附链接)。初次尝试绝对比再次捡起要容易,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能让我放松,相对没那么容易引起恐惧感的公开课作为开端。里面提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数学,并且取得自己的理想成绩,只要努力和正确的打开方式。
所以走出舒适圈的
第一步:选择一些能让自己放下恐惧,引起兴趣重新探索的事情开始(也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喜欢 or 抗拒 or 恐惧的理由。打怪先从easy级别开始,别一上来就hard模式,循序渐进。
第二步:熟悉了基本操作以后,解决一下自己平时的疑问,所谓的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又以我自身为例,我学习了一些数据分析的工具以后,开始尝试用新学的知识,去处理平常的一些数据,然后多用几次,再细一点就是,如果我今天学习了excel里面的VLOOKUP函数,那我就在数据文件里面,多用几次VLOOKUP的查询方式;若我今天学习了吉他的编曲方式,那我学了以后就选一些熟悉的歌曲,简单地先把旋律和和弦搭配起来;同样的我学了,随机森林算法,我就把这个概念结合到我平时看的论文里面,理解。总的一句就是,学以致用,用在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步:上述两步之后,相信也已经可以挽回一点点自信,可能还稍微有了点热情,那么就趁热打铁,去探索这个领域中的其他内容。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名校的公开课,其实是一个进门的很好选择,探索就是自己的事了。
斯坦福公开课:如何学习数学(How to learn math for student)
https://online.stanford.edu/courses/gse-yeduc115-s-how-learn-math-students
以上仅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不喜勿喷,若有更好的方法,欢迎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