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蜜蜂会被人看不起了,园丁也没人愿意去做了,包括我自己。
作家张大春在《名家谈写作》里指出:刷屏取代了大部分的好奇,或者满足求知的方式,甚至人对客观知识或现实好奇的方式改变了,所以大家都不看别的书,只看脸书。
如今我们哪个不是在刷屏里阅读文字和图片,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都在刷屏里完成。
刷屏正在逐步地从形式的变化变成一个本质的变化,我们的好奇心与满足之间隔着的距离越来越短,与之而来的更是好奇心的一点点埋没。
一个人对任何事任何知识点有兴趣,只要拿起手机,用起电脑,刷屏的顷刻间,答案立马就来了。快餐时代里,人们吃着速冻饺子,点击着一个又一个的app和公众号,一周一本书,一月爱一人,我们满怀期待,又急不可耐。我们眼看着同龄人在不断的抛弃我们,却又饥不择食的刷着一堂又一堂的付费课。我们渴望学的更快更多,却又不断的在懒惰中想着早上栽树,晚上纳凉。
刷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海量的短记忆,与之取代的是长期记忆的不断消失,也许迟早有一天,人们打一针,什么学科都不用学了,人的感性也就没有了。
达尔文在去世时痛苦的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诗了,也已经太久没有好好赏听一首音乐了。此刻面对电脑,刷着手机的你,多久没有被一首好诗感动了?又有多少个你,没有放下刷屏好好陪自己和家人聊聊天了?
过去,车马很慢,爱一个人很长,现在一切发达便利,而人的心性精神却很难沉淀。莫名的焦虑,无助的茫然以及麻木无时无刻的不在吞噬那个叫“好奇”的心。
许多人,在这样快节奏刷屏的日子里,一点点的沦为手机的奴隶。
一个刚会打酱油的孩子早已享受着扫码付款带来的便利,于是,过去那种找零钱的烦索与等待再也没有了,你再也不担心孩子会把该带回家的零钱弄丢,亦或是被老板坑了。
想读一本书的时候,拿起手机阅读器,恨不得刷的快一点再快一点,指尖点击图片的快感和划屏的轻触感,让我们误以为自己会过目不忘。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吃饭前,手机先吃饱。拍照,发圈,查看动态,刷直播,玩短视频,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沉浸在刷屏里。其实,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国内我在国外,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看不到我。
我特别怀念曹操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特别想要你放下手机与我共饮一杯好酒的洒脱。
一次我去书店买书,发现书店要转了。于是我问老板:“为啥不继续了?”他眉头紧锁回道:“唉,不挣钱了啊,孩子们都喜欢看手机电子书了。”
我其实很伤感,一个书店的兴衰其实包含了整个人生的无奈。一个做公号的朋友跟我说:“新媒体的出现干趴了传统的纸媒业。”是啊,时代在历史的巨轮里快速翻腾,那些与友人一起心无旁骛的侃大山,还有那独自一人手捧一本好书,以及那给爱的人写的长长的信的幸福时刻真的都再难寻了么?
我们的快乐,在刷屏里立马被满足,如醉酒般给人梦幻沉迷的虚望,可惜,酒醒后是浑身的不舒服。
我们的知识,在5.1寸的屏幕世界里,天马行空,本以为是在浩瀚的宇宙翱翔,追寻于智慧的星辰,却不自知,已经沦落为井底之蛙,空有一片天空,空乏却不深刻。
我们的交际,看起来风光满面,我们的圈早已没了最真实的点赞,你的哗众取宠,我的利益为先,而我们的交集永远都是在手机的媒介里。我们,离得近,但心与心真的越来越远。
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我们对新事物所抱有的好奇之感,已经越来越少,因为我们心里都知道,想要的都在屏幕里。
我们毫不费劲的去索取,直到我们终究如老人一般开始频繁的回忆,回忆,却毫无记忆。
我想,最美好的时刻,一定是在艰难困苦后的自然而然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