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知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知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1:00 被阅读0次

之前我们了解了皮亚杰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观点,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维果茨其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活动性思想。

维果茨基的重要心理学思想之一,在于强调社会活动对人类意识的重要性。他将心理功能区分为初级心理功能和高级心理功能,前者在出生时就已经出现,有如感觉和注意,它们只因经验发生微小发展;后者是个体基于个体发展经验逐步发展而来的,如问题解决和思维等功能。从初级心理功能发展到高级心理功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符号工具影响到认知功能,符号工具指的是社会的文化物品以及它的语言和社会机构。比如书本、教师、父母以及任何能够传递知识的事物。认知发展源于在社会交互作用中文化工具的使用。源于将这种交互作用内化和心理转换的过程。因此,维果茨基的理论是一种辩证的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符号中介则是发展与学习的关键机制。

维果茨基最具争议的观点是他认为所有高级心理功能都源于社会环境,其中语言过程最具影响。维果茨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首先需要掌握传播文化和思想的外在符号过程,即掌握语言、计数和写作等过程;一旦掌握这些外在符号,下一步则是运用这些符号来影响思想和行为,以及对思想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内部言语的使用具有重要功能。(我个人将内部言语理解为自查、自省以及对自己的期望)

维果茨基认为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

①0~2岁,语言和思维彼此独立发展,儿童具有前言语思维和前智能言语;

②2-7岁,语言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监督和指导内在思维(我们对自己说话的内部声音),二是与他人交流想法(大声说出来);这个年龄的儿童对自己大声说话,维果茨基将此视为几童还不能区分二者的表现;

对于这个阶段我深有体会,两小只快四周岁了,每晚睡觉前常常会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聊天,正是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对自己说话是可以无声的,只要自己知道就ok了。

③7岁之后,儿童能够区分语言的这两种功能;私密语言用于思维,成为认知发展的核心。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和思维并行发展,我们利用语言的能力促进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反之亦然。

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十分重要。面对心理现象的真实性与复杂性,维果茨基强调“意识”(认知)研究对心理学的重要意义。他提出了意识形成与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原则,认为应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去研究意识和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有关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的重要假设之一,认为心理过程的变化是以特殊的“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词系统。在与社会文化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过程受这些特殊中介工具的影响,能够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调控更具有理性和自由度,由此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即意识。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本身产生于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之中,并随着心理生活形式的复杂化而逐步改变机能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明确区分了“意识”与“心理”这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心理”概念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反映形式,而意识则是人所特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意识问题是有关行为结构的问题,意识从来都是某种整体,因此意识与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意识不仅具有机能结构,而且还具有意义结构。“机能”与“意义”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分别从心理形式与心理内容出发去探索意识问题。

维果茨基提出,在教学与心理发展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儿童的全部心理过程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而表现为合作的教学正是最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形式。正是这种教学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并创造出儿童全新的心理活动形式。比如儿童今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往往有可能在教师与伙伴的帮助下完成,而明天他就能自己独立完成。由此,他首先确定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在某些辅助下儿童今天能做到的,将是明天他自己能做到的”。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

要让学习得以发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超越其能力水平同时又在他人帮助下能做到的能力水平内的挑战。太难的任务超出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任务太简单,则无法激起儿童的学习动机。成人给予的这种帮助、即是发展支架。重要的是,让儿童经历挑战而不是经历失败。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促进儿童目前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

在最近发展区里,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学生把某种文化中介的互动内化时,认知发展就产生了。在活动中,学生不是从这种交互作用中被动获得文化知识,也不一定必须要自动化或精确地进行反应,相反,他们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并通过将这些认识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构建出自己的思想。

两小只自从上幼儿园后便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开始是老师帮忙,后来到可以自己独立穿脱,这就是最近发展区到实际发展区转变的实例吧!

维果茨基强调,任何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均可以成为其老师,诸如成人、年长同伴或同龄但更有见识的孩子。在课堂情境,学得好的孩子可以起着很好的指导者作用,因为其年龄相似、对被指导对象所处情境有更好的认识、而且往往处于同一最近发展区。最好的同伴指导者应显著领先于他们的指导对象;但是,如果指导者缺乏信心或没能提供必要的支持支架,则指导是无效的。研究发现,在得到7—8岁儿童的指导时,6一7岁儿童在各种空间任务上的表现有显著的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s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