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爱莲说》
庭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季来临,院中六个陶缸中的白莲都已玉立枝头。那日我独坐于书桌前,望着院中的莲花出神。它们或全然盛放,或含苞待放,可不论每株形态、大小如何,其色之纯都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那白,是“表里俱澄澈”的完美无暇,是“月明荞麦花如雪”的优然典雅,是“妙处难与君说”的心领神会……那白,是无法亵渎的一种颜色、一种圣洁。然而,这美终究是难得长久的,凋零之后便只留下“枯荷野塘水”和人们“榆钱空万叠,买不住夏意”的无奈,实在令人惋惜。
天气闷热,身旁又无风,心情烦躁不安。现今正值暑假,可“补习班日程”的到来,让我的懒散时光被生生按下了删除键。语、数、英、历、物五门补习课的交响曲从未停止过演奏,一节连着一节,一天接着一天,补习的作业也已在桌上叠成了一小山堆。此时此刻那白纸黑字犹如那到处“嗡嗡”乱飞乱叫的苍蝇一样令人厌烦。头昏眼花之际,桌上如山堆般的习题册像汹涌的潮水一般向我扑来,一瞬间就被埋没其中……
一日清晨,我正在书房看书,因被母亲大声呼喊而惊扰了的思绪。不知心底何处而来的一股怨气使我拿起书使劲地往桌上连拍了好几下,外公闻声走了进来,他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微笑着问道:“怎么了?是太热了吗?”说着,拿起了桌旁的蒲扇为我扇起风来,阵阵凉爽的风儿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吹走了一份炎热,也吹走了那一份烦躁。
一日傍晚,我陪他在院中锻炼。他微有些驼背的身躯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加之走得又极慢,像是在静静地感受着日落的沉沉低语。夕阳褪去一身铅华,干净而静谧,天边缭绕的云霞犹如飘忽的云雾缠绕在它的腰际,柔和的晚霞映着外公温厚的笑意。
外公因病魔侵蚀而体型消瘦脸色苍白,但他眼中总是透着镇定、坚韧与一份无法动摇的定力。
忽然间,想起了平日看他练毛笔字的场景,路过书房那不经意的一瞥却给我以极大的感官冲击,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他招了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走得极慢、极轻,生怕惊扰了这字、这人、这意境。走至桌前,只见一“静”字正于宣纸之上,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虽朴实无华却兼纳乾坤……
虽然病魔无情,将他当年的魁梧挺拔细数消尽,可他却从未像病魔屈服。他清晨的练字是为了让自己保持着良好心态,午后的锻炼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快更好地康复,那日复一日的坚持便是他心中有定力的最好诠释!想来,那院中的白莲也是如此啊,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轻易地玩弄它。纵然这世间有再多世俗的叨扰与喧嚣,白莲却仍给人以宁静,宁静中包涵的不仅仅是沉稳,更是一种内在定力。
两个月后,莲花全都已盛放,我与外公一同坐于院中凉亭赏莲。
一如既往,白莲开得亭亭玉立,可是似乎此时的白莲比之前更多了几份宁静与素洁,多了一份“一泓秋水净无尘”的禅意,多了一份“一朝繁华尽,佛前奏梵音”的安然。
此时,一颗浮躁之心终于如莲花般平静了。
莲花花期虽短,但它却将一切都倾注在盛开之时,哪怕最后被时间无情捻为一缕青烟,可就是它那短暂盛放,给予人们以静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今,我终于明白:所谓宁静致远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摆脱世俗的喧嚣浮躁之气,胸中有定力,便能心如止水。
又见花开,清风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