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失败刘被贬,安徽和州作通判。
理应三厢房三间,知县故意施刁难。
安排城南面江住,远离府衙地势偏。
禹锡反而很高兴,书写对联门上悬。
“身在和州思争辩,面对大江观白帆”。
知县得知迁城北,安排住房一间半。
作者仍然挂诗联,其乐融融示县官。
“人在历阳心在京,垂柳青青江水边”。
使得知县发震怒,牵移城中三搬迁。
仅能容下床桌椅,按置斗室只一间。
作家愤作《陋室铭》,刻碑门前众人观。
喜意洋洋暗藏恨,针对强权发怨言。
室陋我德永不陋,馨香随风到长安。
审文题目堪惊异,“铭”者歌颂是“陋室”。
背情逆理作动力,读者解异心切急。
正文侧切却绕弯,比兴山水不奇异。
“山不在高”水不深,陡转仙、龙而居之。
陋室山水作喻体,神龙仙灵德可比。
千古名句引正文,“惟吾德馨”在陋室。
“德馨”神气作文眼,点明全篇之主旨。
行笔舒缓慢慢来,先写室外好景致。
苔痕草色青映绿,“上、入”人格化比拟。
明媚鲜妍见生机,喻“吾德馨”相合一。
室外美景室内人,写人自然不离事。
来者“谈笑有鸿儒”,白丁不许染此地。
众星捧月人托我,知音伯牙仲子期。
以事写人见高雅,弹琴读书乐无比。
语句由长而变短,领起内容是“可以”。
隔句承接见错落,文不喜平爱委曲。
弹奏素琴不乱耳,读经身心更和怡。
没有邮亭“案牍”事,远离繁杂与俗气。
先贤古圣精神在,陋室高人常栖息。
可知“南阳诸葛庐”,三分天下谋于兹。
还有“西蜀子云亭”,标榜杨雄大才子。
陋室、亭、庐不在形,因人生辉光四溢。
引用《论语》可佐证,“何陋之有”君子居。
“君子居之”不书写,泯弃骄矜之痕迹。
篇幅简短意韵深,囊括古今之天地。
意象恢弘无疆界,咫尺之纸藏万里。
叙述、描写、抒情、议,水乳相融成一体。
四字、五字、偶与排,灵活多变均适宜。
铿锵和谐音乐美,文字精练兼清丽。
由此名家盛夸赞,“古文观赏到此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