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孔子,就会想到孔府、孔林、孔庙,大家都认为孔子是曲阜人,曲阜在现在的山东省济宁市,在春秋时期属于鲁国。
孔子说自己是殷人的后代。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天子贡匆忙赶来看望师傅,看到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口。对子贡说,夏人,停尸在厅堂的中间,周人,停尸在厅堂的西面,殷人,停尸在庭堂的两根柱子间,昨天我梦见我坐在两根柱子之间,我要死了,我的祖先是殷人。 原来他的祖先还真的是殷人。孔子是商汤的后代。也就是天子的后代,商朝被周朝给灭掉。周公把孔子的祖先封在了宋国。所以孔子也称自己是宋国人,是个贵族。但他们家逐步逐步衰败,从王族到诸侯到公卿,然后到士。士是贵族中最后的一个等级。
他的爸爸叔梁纥。叫孔纥,字叔梁。是一个勇士,身强体壮,身高十尺,接近两米高,他娶了个老婆,给他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古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纳了个妾,就是小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孟皮,但是呢,这个儿子是个瘸子。他不甘心,在他66岁的时候呢,他就去征婚。颜家有三个女儿,他们的爸爸就问说:”这个叔梁纥是先圣王裔。此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虽然年龄有点大,性情有些严厉,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两个大女儿都默不作声,小女儿徵在上前回答说:“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父亲听出了这话的语气,说:“你能行。”于是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在这次我们一起去尼山的路上,经过了一个颜母村,可能就是她的娘家所在的村落,,她当时是15岁,豆蔻年华,第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了个孩子,就是孔子,健康可爱,孔子为什么又叫孔丘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当时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第二就是他的头型酷似尼丘 山,中间低四周高。孔子叫孔丘了,尼丘山就不能叫尼丘山了那是为了避讳孔子,所以就叫尼山。
孔子3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那个时候,他的妈妈也只有18岁。颜徵在就把这个孔子从尼山带到了曲阜城,住在阙里。孔子小时候玩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母亲还经常到市场上去买这些礼器。孤儿寡母生活艰难,孔子通过学习六艺来进行谋生,他曾经说过:“我少年时贫贱,为了养活自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一个有地位衣食无忧的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啊!” 在孔子17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孔子把他父母都合葬在一起。
这一年,鲁国的执政上卿季氏,发了个通告,要求所有鲁国士族子弟到家里来,开派对,宴会。孔子听到消息以后就欣然前往。孔子当时还在服丧期间,就穿了服丧的衣服准备去参加派对 。在门口遇到了季氏的家臣阳货,然后就说我们群的事,没有说要请你。孔子倍受打击。然后孔子就发愤图强啊,认真学习,到了19岁,服丧期满,打点行装,到宋国去。和宋国的亓官氏结婚。
然后第二年他的儿子出生了,这时候鲁昭公,也就是鲁国的国君,派人送了一条大鲤鱼,孔子很开心,就把儿子的名字定为孔鲤,字伯鱼。 孔子呢,还有一个女儿,但是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在公冶长中记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也就是孔子把女儿嫁给了坐过牢的公冶长。公冶长坐牢有个故事,据说他懂鸟语,有一天,公冶长正在家中闲坐,突然有一只乌鸦飞过来在公冶长的耳边叫个不停。公冶长一听,乌鸦叫的是“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虎吃羊,你食肉,我食肠。”公冶长听后,就跟着乌鸦进了山里,果然有一只已经死去的大肥羊。公冶长于是用长麻绳将羊拖到了家中,他把肥羊收拾了一番,然后把羊肉煮熟同家人一起吃掉了,可是他忘记了乌鸦的话,吃完羊肉后,他把肠子埋了,然后睡了个长长的午觉。乌鸦来了之后,发现公冶长不但忘记诺言没有给它留出肠子 ,吃完了美味的羊肉后竟然还在呼呼睡大觉 ,于是乌鸦很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心里十分气愤公冶长进而怀恨在心,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 ,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以为又和上次一样,就按着乌鸦所说,去了北山 ,想着这次干脆在山上将羊处理好再拿回来,于是上山的时候将刀都带好了。到了北山上,公冶长在很远的地方便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又是一只死绵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绵羊,原来是一个死人 !公冶长这才知道 ,他不但被乌鸦骗了,还被乌鸦陷害了。公冶长百口莫辩,围观的人们看到他竟然握着刀,又承认自己是凶手,便把他捆了起来,送到县衙。公冶长就这样因无意间得罪了乌鸦而锒铛入狱了。
孔子的女儿如同孔子的同父异母的九个姐姐一样,在历史上,好像就没发生过一样。 这个孔鲤活到了50岁,也就是在孔子70岁的时候呢,孔鲤就去世了。
孔鲤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陈亢问孔鲤,你从你的父亲那里听到过与别人不同的教导吗?孔鲤说,没有,有一天,父亲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父亲问,学过诗吗?我回答,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就回去学诗,又有一天,父亲又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父亲问:学过礼吗?我回答,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我就回去学礼了。我只得到两次教导。陈亢说:“问了一句话,得到三个收获,听到诗的意义,听到学礼的好处,也知道君子并不偏向自己的儿子。”
孔鲤有一个儿子,叫孔伋,字子思。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在他去世的时候呢,孔伋呢,还在襁褓之中。孔鲤、孔伋都是一脉单传。在现在曲阜的孔林里面,可以看到孔子的墓旁边就是孔鲤的墓,在两个人的墓前面,就是孔伋的墓。慢慢地孔子的后代繁衍起来。
到了明朝,建文帝赐于孔子的后人派语,也就是辈分。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明朝崇祯年间,孔子的嫡传后代衍圣公,也就是长子长孙,又向皇帝请示,被赐于新的派语,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了清朝,同治年间,衍圣公又向皇帝请示,又得到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到了民国七年,1918年,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向政府进行备案。 孔子的嫡长子叫衍圣公。一直延续到第76代孔令贻,民国政府成立后,就将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奉祀官。当时是孔德成。现在,已经传到了孔垂长。前不久到曲阜去,在尼山,看到孔垂长的题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