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5】《论语》(宪问)

【95】《论语》(宪问)

作者: 李广利 | 来源:发表于2021-02-10 19:16 被阅读0次

                《宪问》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时还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都不具备的人,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做到这些很难得了,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能为士人了。”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言行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正直,言语要谦逊谨慎。”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问孔子说:“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大禹和后稷亲自种植庄稼,但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中可能会有不仁之人,但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德之人。”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劳心吗?忠于他,能不对他教诲吗?”


【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订外交辞令,一般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修改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子产做最后的加工润色。”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宽厚慈惠的人。”又 问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得伯氏只能吃相粮,至死也没有怨言。”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傲却很很容易。”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和魏氏的家臣是能够胜任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


【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不贪婪,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来加持,就可以算是完人了。”孔子又说:“如今的完人何必要这样呢?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险时能够献出生命,长期处在贫困之中也不忘平时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完人了。”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这人怎么样,说:“是真的吗?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钱财?” 公明贾回答说:“告诉你这话的人说错了。老先生到了该说话时才说话,所以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索取。” 孔子说道:“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立他的后代为鲁国的卿大夫,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我是不信的。”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诡诈。”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其自杀殉葬,但管仲却没有死。”接着又说:“管仲这是不仁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盟会,没有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能算是仁德之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却没有以死相殉,反而又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样恪守小节小信,在山沟中上吊自杀而无人知道吗?”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起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听说了后说:“公叔文子可以称为‘文’了。”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亡国呢?“孔子说:“因为有仲叔圉为他接侍宾客,祝鮀为其管治宗庙祭祀,王孙贾帮他统率军队。就这样,怎么会亡国呢?”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一个如果说话大言不惭,要实现这些话就很难了。”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家报告’。” 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直言劝谏。”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使者走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呀!好一位使者呀!”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会越出他的职责范围。”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将说得多而做得少视为可耻。”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


【原文】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

        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端木赐你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工夫。”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凭空臆想别人不诚信,如果能事先发现这些,这样的人是贤者啊。”


【原文】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您为何要到处奔波忙碌呢?不是为了显示您的才辩吧?”孔子说:“我不敢花言巧语,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称千里马为骥,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也许只有天吧!”


【原文】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氏诽谤子路。子服景伯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让公伯寮陈尸街头。” 孔子说:“我的主张能够推行,是天命决定的;我的主张不能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原文】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乱世而隐居,其次是逃到别的地方去住,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孔子说:“这样做的人有七位了。”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宿了一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守门人问:“就是那位明知做不成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原文】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有一次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声音硁硁的,像是没有人知道自己,没人知道自己就算了吧。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原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丧与‘凶庐’,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只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司其职,此后三年都要听从冢宰的命令。”


【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位居上位的人讲究礼仪,那么就容易役使百姓了。”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做到恭敬认真。”子路说:“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让百姓安乐。修养自己让百姓安乐,恐怕尧、舜都难以做到吧!”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伸开两条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不谦逊,不尊敬兄长,长大了也没什么成就,老了还不死,真是害人啊。”说着,用手杖敲了敲他的小腿。


【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阚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一个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人的席位上,看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个不肯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求成之人。”

相关文章

  • 【95】《论语》(宪问)

    《宪问》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 论语·宪问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 论语学习6/20

    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

  • 读书金句【02】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 《论语》共修(一八八)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

  • 论语14宪问

    论语14宪问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

  • 《论语·宪问》10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5】《论语》(宪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aqxltx.html